扁鹊见蔡桓公是初入职场的反面教材
(2010-02-05 08:47:44)
标签:
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初入职场太医文化 |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
中学课本中有篇《扁鹊见蔡桓公》,因为这篇短文,蔡桓公这个人成为讳疾忌医的典型,嘲弄声一片,谴责声一片。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原文,我们发现,其实扁鹊在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过程中也是有责任的。其教训也是深刻的。
1、指出对方的问题(特别是指出领导的问题)要看场合,不能想提意见就提意见。蔡国虽然是小国,但蔡桓公大小是一国之君。你扁鹊是神医就牛啊!就了不起啊!一见面就说人家一国之君有病。你就不能等大臣们都走了再悄悄地说啊!
2、指出对方的问题要注意对方的心情。你扁鹊能不能先夸一下蔡桓公很酷?能不能先谈一些蔡桓公感兴趣的话题?等人家高兴,你再请求给国君瞧瞧病,人家蔡桓公就真的把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
3、指出对方的问题要注意语言技巧。你能不能将人家的疾病转换成保健上的问题,然后从强身健体的角度说出自己的调理方案。比如,你可以说自己刚研究了一剂强身固本汤,可令蔡桓公延年益寿。人家蔡桓公还不屁颠屁颠地服用?
4、一旦发现对方很忌讳你说的问题,你马上要改变自己的谈话策略。谈话内容要先以获得对方的信任为主要目标。只有获得了对方的信任之后,对方才不会对你有抵触情绪,才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你的意见。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完全没有信任感,你切不可一味“死谏”。你可以通过另外的人来转达你的意见。扁鹊一发现蔡桓公对自己有抵触情绪就应该去找到宫中的太医,先让太医接受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太医出面劝说蔡桓公。万一太医出面也不行,还可以让太医找蔡桓公的直系亲属出面做工作啊!总之,只要用心,办法总是会有的。
你扁鹊是神医啊!古时候的神医首先都是心理医生。刚见面的时候,你治病心切,而忽视人家蔡桓公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理解。可后来,你还老这样“君之病君之病”的,你烦不烦?哪个神医一见面就毫无铺垫地就说人家有病?一见面就说别人有病的人,自己病得也不轻——心理疾病不轻!可见,这篇文章完全是韩非子所杜撰也!因为蔡桓公是春秋时人,而扁鹊应该是他之后的战国人,扁鹊见蔡桓公等于关公战秦琼。
反省扁鹊在蔡桓公讳疾忌医中的责任,对于那些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在进入职场之后为什么还不如那些才能平庸的同辈?因为这些有才能的年轻人大多有扁鹊心态:领导你听我的,是你明智!领导你不听我的,就是讳疾忌医!我该说的话,说出来就爽了,我才不管你心里爽不爽呢!OK,你让领导不爽,领导就不让你出头!看谁不爽到最后!
所以,《扁鹊见蔡桓公》完全可以作为初入职场者的反面教材!
附录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