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同伴教育!
(2010-01-31 19:57:22)
标签:
育儿同伴教育班风 |
分类: 亲子教育 |
大量同伴教育的案例告诉我们: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大于任何一种说教!在特定的时期还大于父母与老师的教育。
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头几年里,父母是他们的依靠,老师是他们的保护神。这时,小伙伴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但总体上没有父母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大。这时,父母的一句话,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与自我评价。
当孩子进入小学,乃至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他们就开始尝试着离开父母与老师的保护了。这对他们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而与之相应的就是他们开始将同伴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开始用同伴来取代父母与老师的位置。这时,有些话,他们很可能不对父母老师讲了,而只对自己的好伙伴讲;这时,有人可能在上课的时候一言不发,而一下课就与同学们谈笑风生;这时,某个同学玩了一个游戏,可能第二天就有许多同学会玩了;这时,老师对某个同学讲不懂的问题,另外一个同学可能就给讲懂了;这时,老师夸奖(或批评)某个同学,某个同学可能有些无动于衷,但同学们一赞扬或谴责,这个同学就会非常高兴(或痛苦)了。这时,同伴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所谓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仿,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并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有个学生,平时经常不交作业。有一次他没交数学作业,老师反复催他补交,他依然不交。老师在生气的同时在他的肩膀拍了一下。这一下可不好了,他说老师是打了他,双方矛盾竟激化起来,班主任、年级组长多次出面调解,他依然不服。后来,几个与他要好的同学给他说,老师跟踪学生的作业是负责的表现,可能有时会急躁些,但出发点是好的,我们要理解老师的苦衷。这位同学听进去了,再也不找学校闹腾了。
这个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同伴教育的重要性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
那么,老师和家长们该怎样利用同伴的影响来引导自己的孩子呢?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重视班集体的建设,要培育好的班风。好的班风就是同伴教育的最好体现。而坏的班风则是同伴教育走向歧路的表现。
家长则要关注孩子的同伴,要善于引导孩子结交一些积极向上的同伴,并及时消除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心理困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