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奖励学习有时很危险!

(2009-12-12 09:40:45)
标签:

教育

育儿

物质奖励

学习习惯

家长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这回你要是考过了90分,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考过了100分我奖给你200块!” “如果期末排名进了前十,妈妈给你买电脑!”

家长们似乎觉得,对孩子的物质鼓励越大,孩子的学习态度转变得就越快越好,学习成绩提高的希望就会越大。

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高额的物质刺激并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不见提高。这样,部分家长就开始绝望了,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并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那么,究竟是因为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还是父母的方式有问题?答案当然是后者。

为了让部分家长认识到自己方式上的问题,先有必要介绍一下著名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实验:他设计了一项让人很不喜欢很乏味的任务,让三个被试组分别去向另外一些人推荐这个任务并撒谎说这个任务很有趣。为了鼓励三个被试组做这项令人厌恶的工作,他给其中的两个被试组分别给予10美元和1美元的奖励,而对另外一个组不予奖励。任务完成之后,要求他们给这项活动打分。其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高奖励组的被试觉得这项活动很讨厌,而没有奖励的那个组的被试却觉得这项任务并不那么讨厌。费斯汀格由此建立了社会心理学上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当人们不喜欢某项任务,但又必须去从事的时候,这种感觉是难受的。如果行为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他就会本能地去改变态度,以减少认知失调感。而如果给予了他们这样做的充分的动机(如高奖励),他们就不会体验到认知失调,因而也就不会去改变讨厌该行为的态度。

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但又必须去学习。这就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让孩子不舒服。如果学习活动不可逃避,孩子就会通过转变学习态度来消除失调感。如果在孩子为学习而不舒服的时候,家长给予孩子高额的物质奖励,孩子的失调感就会消失。失调感消失了,态度的转变就可能停止!所以,在孩子认知失调的学习过程中,高额的物质奖励不仅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相反会让孩子产生为父母为金钱学习的思想。

利用孩子在学习中的认知失调促使孩子自动改变学习态度,而不是用高额的物质奖励消除孩子的认知失调,其实质就是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注意挖掘孩子自我成长的潜能!

当然,适当的奖励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必要的,但那主要是针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化,而不是针对学习态度的转变,也最好不要经常针对学习结果。

这样,再回到开始的例子,我们就会发现,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孩子学习很努力,学习习惯很好,不管结果会怎样,家长都应该及时的奖励,而不能等到结果出来之后才肯奖励孩子。(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出,给考砸的孩子发奖品,因为考好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奖励,你再给他奖励,意义已经不是很大。而给考砸的孩子以奖励,奖励他从不懈怠的努力,则意义非同寻常!)

总之,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认知失调改变其态度,要善于运用奖励强化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态度与习惯都到位了,学习还会不到位吗?

                    (发表于《心理医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