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读懂孩子系列之一:孩子的谎言

(2009-08-15 16:28:12)
标签:

教育

育儿

假话

共情

真话

    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语气之中充满了惶恐和急切:“肖老师,我的女儿说她不想活了。我不知道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几次和她谈心,可她就是不理睬。真是急死我了。肖老师,我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啊?”“您是不是在和孩子沟通时总觉得孩子不说真话?”“是的是的!”“那您今后在和孩子沟通时,别再指望孩子说真话不就行了吗?”“啊!那岂不是纵容孩子说假话?”家长有些生气了。“那我们还是安排时间面谈吧!”
    通过面谈发现,孩子说“不想活”,其实是她在对父母某些做法表示不满。而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不断的去纠缠这句话的真假,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大多数家长都认识到了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并且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渴望着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然而很不幸的是,许多的孩子并不理解家长的苦心。他们将最知心的话告诉自己的同学、朋友、乃至网友,就是不告诉自己的父母。
    那一定是我们对沟通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我们太相信我们所听到的了。
    其实,听到的往往没有看到的有价值,而看到的又没有用心灵体会到的有价值。如果只是用耳朵去听孩子的话,而不能同时用眼睛去看孩子的表现,或者不能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情感,那听到的就失去了价值。在这中间,实际上贯穿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就是“共情”。很多孩子不愿意将心里话告诉孩子,究其根本就是家长严重缺乏共情能力所致。
    其实,孩子的每句话中都会隐藏着没说出来的话。不要指望孩子告诉你他的全部的真实想法,因为有一些真实的东西、真实的想法,孩子自己都是不清楚的。
    其实,真正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的就是孩子的某些“假话”——孩子说的“假话”背后就是孩子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只是这里的“假话”并不涉及道德伦理上的意义,而主要是代表一种心理学上的含义。
    和孩子沟通别指望孩子说真话。这并不是说,让我们不要相信孩子,而是要我们多去感受孩子的心情,多去思考孩子语言背后的意义。这样,我们就会逐步的加深我们对孩子的理解,从而实现真正的亲子沟通。这样,当我们在亲子沟通中暂时不能达到预定的沟通目标的时候,也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与平和的心态,为下一次更好的沟通打下更坚实的铺垫。

    而有时不得不违心说谎的孩子们也应该认识到:偶尔说些不违背道德的谎言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如果成为习惯之后就会对自己的人格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是需要主动去克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