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投资圣经(3)

标签:
道德经人性历史 |
分类: 原创类 |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个别贤能之士,使老百姓安分守己;不购不买不守珍爱财宝,使老百姓不眼红不偷窃;不显才不露财以免引起他人贪欲,让人坐离不安。圣人的治理要点是,虚空百姓的心理诉求,填饱百姓的肚腹,消弱百姓的竞争念头,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使老百姓不想他事,更不擅权谋。个别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以“无为”法则顺应日常生活,那天下就太平了。
[释义]
不过分看重贤能,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很难理解。但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大国称霸,小国自保,在尚贤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竞相争权夺位,导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动。因此老子提出不尚贤的观点,试图减少灾祸和物质利益诱惑。
投资市场就是名利场所,就是高风险集聚之地。投资者来到这市场就是为利而来,因此很多人被快速致富、暴利致富所诱惑,不惜重金甚至借贷、借高利贷、配资入市,结果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还是利欲熏心。只看到想到钱财,没想到风险或得到钱财的成本或难度很高,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别说投资有风险,就是经营一个卖菜店,起早贪黑不说,也存在进货不及时、进货过多积压、进的货质量不佳等因素,风险也很大 。
可能有的投资者只是少量参与,适可而止,并没有冒然大量入货,怎么也会亏损呢?影响投资市场的因素很大,购买的品种常常会出现高估值,特别是在牛市中的购并行为,一到熊市,就水落石出了。
证券市场中的主力机构或庄家不将一个股快速拉升、不断拉升,就很难吸引众人抬轿,越拉升吸引的人越多,更多的短线资金犹如飞蛾扑火般地涌入,害怕慢了一步抢不到。而操纵者就可利用这一贪婪的人性和活跃的股性结合起来,拉高出货,最后将短线跟风者套在高山上。炒短线者有的获利出局,更多的还在等待新的拉升,孰不知慢慢阴跌才开始,短线者要不割肉,要不深套。年复一年等待解套。
证券市场上,炒个股重在炒预期,特别是政策消息类引发的上涨,短线可能两三天,长者一两周,行情就会结束。典型的雄安概念即如此。如果看好此类个股,倒是应该在启动前细心鉴别,耐心守候,上涨后不贪心地部分或全部卖出,哪怕没有解套也要部分减仓,原因正如第二章所言,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呈波浪式推动,长短相较,高低错落,有涨就有跌。对于没在底部介入的投资者,拉升中若有机会,可少量介入,短线操作为宜。没机会或不愿意追高的投资者可安心等待,树不可能一直生长,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长中短三种操作手法中,最难的是短线,最适宜的是中线,最轻松的是长线。
短线之难,重在熬心。长期心神不宁,对身体的伤害远大于或超过本金的损失。
朱国政的微信订阅号:
前一篇:《道德经》:投资圣经(2)
后一篇:《道德经》:投资圣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