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于艺”——书单·书语(77)

(2022-11-08 21:42:48)
标签:

读书笔记

书单

悦读

美学

历史地理

分类: 阅读人生

“游于艺”

——书单·书语(77

1

从嵩山到洛阳,这条路线穿越中古政治版图的心脏地带。中国历史中华文明进程中最好的和最坏的;最精彩的和最糟糕的时空片段都在这条路上。

一本特别的小书——《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介于游记或考察报告之间。作者是几所高校的九位青年学者,他们走出书斋,重返历史现场,以嵩洛文化之旅为主线,串起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

早前有个想法,待女儿大学后分时段行走祖国大地。不幸疫情搁浅了计划,那年高考是新冠第一年。今年她大三,而我还在原地。不过原地也有益处——可趁机多读些书,把功课做足。读书和走路都是抵达,只是形式不同。

或许突然有一天,就会即兴出发,于嵩山洛水之间,萍踪游影。

2

沿中原北上,抵达京城。在地理的印记中追随历史脚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跨过沉重的岁月,穿越世事沧桑和政治风雨。

三联版《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以北京耳熟能详的32个景观为坐标,讲述历史与地理交汇的古城北京:那个隐藏于时空变迁下的京华烟云。风物地理,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所有一切,投射映照出五千年的古都岁月和北京城市记忆。

合上书,翻阅之前读过的《北纬四十度》:以北京为起点,揭示这一地理带在历史演进中的民族冲突与融合。两书相较,可互为延伸。两日读京城,看似闲适漫游,却是相当绵长的行走过程。

当历史成为地理,反之亦然。十几年之前曾有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后来突生变故选择了上海。地理和历史,有时候也会南辕北辙。

3

读书日行千里,随手以握就是另一个世界。

《大河之上》,自然属性构成了全书的基调。1226万字,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一条河的前世今生在华夏大地波涛奔涌,与众多干流支流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生命网线。

地质地理、文化文明、水利开发与河患治理贯穿其中,既有历史的苍茫,又有现代的质感。《大河之上》说的水,但讲的是陆、是城、是人、是情、是自然,更是在自然中不断变化的自然风土。

生命是一条大河,生活是永不停息的奔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历史的变迁中,没有人能看得见时间,能看见的是时间中的变化。

4

《大春秋》《唐代五诗人》,是文学也是人学。在历史的回溯中,人物的成长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形成与完善,构成历史的起伏。他们的胸怀、思想、爱恨往往比历史更动人。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加上之前的《美的历程》,李泽厚先生著名的“美学三书”算是补齐。美学、美、美感、艺术,不用去读内容,仅看标题,其美意已经溢于言表。华夏美学是美内外兼修融合的交汇与贯通,是生活的丰富性和想象力。

对于人,想象力不是一个状态,而是生存与发展本身。孔夫子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附录:202210月书目

53、《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耿朔 仇鹿鸣编,中华书局

54、《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刘东黎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5、《大河之上》,鱼禾著 海燕出版社

56、《大春秋》,李舫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57、《唐代五诗人》,张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58、《华夏美学》,李泽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59、《美学四讲》,李泽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游于艺”——书单·书语(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