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笔记书单上海疫情文化 |
分类: 阅读人生 |
素书、素心与素行
——书单•书语(71)
整理4月的阅读书目,同时也就是整理这一段非常时期的非常心情。由于最初通知说只封四天,所以现在最遗憾的就是封控前准备的新书太少,目前手上已经没有新书可读。
疫情封控满月,30天来“足不出户”。特殊时期的特殊时刻,虽说有些令人沮丧,但也特别珍惜。独处是生活更是艺术,生命中有一些特别的体验当不是坏事。新冠疫情给我们宝贵的一课就是要重新思考和界定当下的生活: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方式。
读完所有的新书后,翻出一本旧书做新书读——是《素书》。某年当当书香节促销,纯粹为了凑单入手。其实本意并不想买,因为考据证明古代流传下来的《素书》、《阴符经》、《太公兵法》等等都是伪书,凑单乃是兴趣释然。不过开卷有益,翻开书页居然也割舍不下。与明代洪应明《菜根谭》、王阳明《传习录》等等作品,体用上看差不多都是同类书。
书伪意不伪,任何修身正己劝善戒恶之思想都值得去深入探究。“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仅这一句便可贯通全部,读书求学谋事择业,首先要把时代看清楚,懂得变化的规律,适度把握和控制节奏。大道至简,用现在哲学上的话就是“认识你自己”,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问题、基础问题和终极问题。然而大多数的人,往往究其一生都无法“认识自己”,从而也无法认识生活。
物质上讲节度,精神上多讲超度。处于对疫情防控的责任和期许,在解封之前,我不想有任何一件可有可无可吃可不吃可喝可不喝的东西进来,以增加这个城市疫情防控的负担。一个月未购任何物资并不着急,也不急需。可不能买书,倒是有点心痒。
素书、素心、素行,读书是疫情之下安顿心灵的最好治愈:成本低收益大,特别是没有干扰的阅读尤其让人神往和长进。物质的诉求少一些,精神的追求多一些。一个处于静态的人,要善于通过阅读和培养阅读习惯感知动态世界的变化,并学会去捕捉动态世界的讯息。
附录:2022年4月书目
16、《中国哲学方法论:如何治“中国哲学”》,彭国翔著,上海三联书店
17、《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刘悦笛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8、《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 肖鹏 王兆鹏著 东方出版中心
19、《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陈子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失落的文章学传统:<古文辞通义>》,常方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1、《素书》,(汉)黄石公著 (清)李渔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