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在加随感集 |
距离我上一次蜷在被窝里抱着电脑在关了灯的房间里静静敲字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而这阵子的懒惰大多是因为情绪上的满足;回头看看,我写些文字的冲动基本都来源于各种程度的悲伤—平静,孤独,思乡,冷清—这些冷色调的情绪驱动我用文字来宣泄来填充挥之不去的空虚感。可当我回到加拿大这个有着十个月冬天的国家后,我却意料之外的异常开心与满足。
大概还是那双看这个世界的眼睛有了变化—以往陌生而又冷清的天空从未如此的湛蓝与澄澈。
原本空闲的时间表被课业,健身和图书馆占满,周六日也骑着车或坐上地铁跟朋友去downtown逛一逛拍拍照或是找家咖啡店拿出各自的文件夹互相督促着复习。中午延长了的午餐时间允许我们几个去到对面的中餐馆跟老板聊聊天,要上一份随心情而定的菜,再坐下来正儿八经的吃一顿午餐;或是遇到最后一节课要考试,便在学校后面的草地上找一片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一边啃三明治一边临时抱佛脚。
不记得在哪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了,大意是说如果一天早上醒来感觉比晚上睡觉前要好,那这生活便还有希望有盼头。
回国前的最后几个月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清晰的记得那时每天醒来唯一开心的事便是离回国的日子又近了一些。在加拿大第一年的回忆绝不能算是美好的。尤其是后半个学期因为生病再加上些心态原因过得很是煎熬。这也是为什么九月七号到了我无法逃避的那一天时,我上了飞机以后十多个小时都过得浑浑噩噩很是压抑。后面拆行李的那个周末基本都是待在家里,倒时差的原因每天很早就会醒来,没有看书的心情便一直写日记。
可是去学校那一天一切都改变了。看到熟悉的朋友,上着喜爱的科目,听着大家说着各自回程的日子,问着我前几天跑到哪里去了,忽然一切就变得异常熟悉与亲切了。那时我便明白了,也许我们都不过是被一连串的机缘巧合塞到了一个学校又被安排到了一个午餐,但一年下来,我们真的成为朋友了。我们会在跟家长视频的时候说新疆那孩子,金华那孩子,深圳那孩子,武汉那孩子,北京那孩子;会在朋友过生日的时候费心思想怎么庆祝;会不着边际的闲侃也会分享困惑与恐惧。
再加上自己本身心智的成熟—许多不必在乎的事不再在乎,不必收敛的时候放开心怀—在加拿大的日子过得快了很多。不知不觉就已经十月中旬了,但唯一让我感到寒冷的只是加拿大凛冽的秋风与打在身上的雨点。即使是飘着雨点,红绿交替的交通灯打在被雨水浸湿的马路上也有一分迷幻的美;即使是刮着冷风,半黄半红的枫叶打着旋儿滑落到黑尾松鼠的身边也有一分温馨的感觉。
反倒是文字被我搁置了下来。不知是不是因为媒体艺术,摄影,英语文学和时装设计这些课程已经把我的创意榨干了,将尽两个月了我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没有写出来。零零碎碎的倒是有不少,日记本上也写了些许长篇的随感,可总是难以给这些开头收尾,把这些碎片拼凑。
但思绪还是需要沉淀的。没有敲打键盘时通过文字对自己的剖析审视,生活会容易向着我不喜的方向发展。只有写文的时候,我才感到是用灵魂在描绘我眼中的世界,才感到是真实的自我在毫无保留的宣泄情绪。
烂尾也好,随笔也好,有事无事的时候还是应当静静的一个人独处,写些东西。抛却了世界中的任何其他,只余下我和流泻而出的文字,在自己小小的空间里做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