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海棘螈被走私国外的一则对话

标签:
濒危动物生态保护 |
分类: 社会万象 |
今天的《钱江晚报》刊载了一篇镇海棘螈被走私到日本的报道。向来关注濒危动物保护问题,看了一下,配图竟然是我拍的。
通过报社,查到记者联系方式,电话简单聊了几句,告诉记者二点意见。一是在报道中透露详细产地不妥;二是不征得图片作者同意就刊用,不署名、不付酬,不合适。记者称网上搜来,转载甚多,不知原出处,我告以我就是图片作者,记者口头表示道歉。转到QQ上继续。以下是QQ对话(基本原话,略有删节)。
老蒋
图片的原始出处:
(新浪不允许发网址,博友们可以自己在本博搜“镇海棘螈”,容易搜得)
记者
稍等,我这里网络慢,图片还没出来
您能给我留地址和联系方式吗,我让编辑把稿费开给您
老蒋
(此处省略)
记者
好的,谢谢了。之前不知道是您的图,不然应该早和您联系的
老蒋
理解,不为难你。
记者
再次谢谢!
老蒋
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一样的,方式上今后需要改进。特别是详细产地一定不可在公开媒体上透露,哪怕以前别人发过。现在国内国外,偷盗太多了,防不胜防。日本人最会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记者
好的,您说的对的。我们当时也有考虑,但是最后还是写上了。可能还是考虑得欠周到,包括价格之类的。
老蒋
天目山曾经有日本人偷了蝴蝶去,发表新蝶种,我们的蝴蝶,反而成了日本人的学术成果。可恶之极。
记者
还有这种事。。
不过专家说在香港也有发现。
我个人感觉镇海棘螈真不好好管理起来,真的要偷光了。
老蒋
我知道新闻的5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但这要看具体情况,必要时就得隐去,或说个笼统的大地名就行了。不是每篇都要5W齐备的。
记者
是的。当时也考虑是不是该写,但后来一想其他媒体也报道过了。您说的也对。这样再次报道,会引起不法分子的眼球。具体地名应该避免掉。
老蒋
你说得对,我去过那儿,建立了保护区,作用是有的,起码推土机不会开进去,农药也在一定范围内禁用。但远远不够。关于制止偷捕和贩卖,还没有什么有力手段,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非常可忧。
记者
上次那个专家跟我说是在香港发现镇海棘螈
也是走私的
老蒋
哦
记者
所以目前走私的可能不仅仅是在日本了。
专家说1400美金对于蝾螈,简直是天价了已经。
老蒋
是的,这需要地方政府重视,加强管理力度。
记者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反应呢。
老蒋
这价格一说,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给管理增加难度。
老蒋
所以需要媒体和民间的推动。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另一方面又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两难。希望以后继续关注。
记者
会的。我会去联络政府部门,看看能做些什么。
老蒋
记得有一年,宁波媒体披露了农家乐小老板偷捕野生鸳鸯的事,促进执法部门干预,那老板受到重罚,有一定震慑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记者
是啊,这件事上我们也只能尽力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