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玉树的学名说起

(2008-01-21 10:29:03)
标签:

植物

摄影

分类: 绿色王国
从玉树的学名说起
 

办公室有一盆玉树,葱绿可爱。忽然想知道它的学名,于是去查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都查了,没有。后来问行家,据说植物志一般只收录到种,而园艺变种、栽培品种太多了,一般是不收的。

 

于是到互联网上去搜,也去一些植物论坛发贴求教。自己搜索,又加上一些行家的热心解答,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拉丁名:

 

Crassula argentea Thunb.
Crassula portulacea Lam.
Crassula arborescens (Mill.) Willd.

 

而中文名,有的说玉树亦名燕子掌,也有的说燕子掌是另外一种,还有说其他名字的。

 

这真是不查还明白,越查越糊涂。

 

据业内人士说,国外育种的谱系记录很严格,父本母本都有很详细的档案记载,经过几代杂交后,新品种的来历依然明明白白。而国内育种,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只要育成就行,有的根本没有记录,有的只是记在当事人的私人笔记本里,而不是建立档案,过几年,人员变动,记录就不知去向了。所以,很多的园艺变种和栽培品种,都说不清楚什么来历。既然研究者说不清楚,到了应用领域,花商们就胡乱给个名字,于是大家都糊里糊涂,不求甚解。

 

这个不求甚解的毛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是晋人陶渊明的发明。他在《五柳先生传》里,画了一个自画像,说自己“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这种文人习性,千百年来,积淀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慕名利,好读书”,我是很赞成的(也有人提出异议),“不求甚解”,却养成了中国人做事不踏实、不精细的毛病,古代中国曾经领跑世界,而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却落后于西方,相当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有国家制度和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

 

比如说,中国菜系丰富,色香味俱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诱人的美味佳肴。可是,这种美味佳肴,掌握在厨师的勺子上,这种经验没有定量标准,也没有文字记录,只存在于厨师的脑海里。优秀厨师一旦离开,菜肴质量立马下降,说不定餐馆就会因食客骤减而倒闭。所以,中国菜虽然好吃,可是做不成一个大产业,只能开个小餐馆,赚点小钱。你看看美国佬。KFC是垃圾食品,这是他们自己都承认的。可是他们从选料、工艺甚至到店面装修,都有一套严格的定量的规范性标准,不因谁来了谁走了而改变。所以,KFC能够满世界到处开连锁店,甚至在最为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市场上,也赚了个盆溢钵满。

 

再看看我们的东邻。中国人了解日本到什么程度?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恐怕只是听说过东京、富士山而已。至于二战后日本怎样从战败的废墟中重新崛起,多半是一无所知,大不了说一句“美国扶持”就作罢了。可是他们呢?他们明治维新以后,学西方,学得很到家。日本人了解中国,甚至精细到某个村庄的一口井,都在地图上标注得明明白白。他们根据公众媒体上的一张照片,就查到中国石油开发的最新进展,从而在中国石油开采设备的市场订单上抢得了先机。原产中国的不少动植物,却被冠以日本名,只因为中国人没有首先研究,或者缺乏实证资料,不为国际学术界所承认,而日本人却能拿出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于是,研究中国的动植物,却要到日本去找模式种。反过来,原产日本的动植物,有没有冠以中国名的呢?我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感觉很不好受,但从科学理性出发,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研究比我们精细,比我们到位。谁叫我们自己“不求甚解”呢。

 

回过头来再看本文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不缺乏专家,包括世界顶尖的专家。可是,只看见花商们胡乱赋名,中国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家们上哪去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