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万象 |
喜欢户外,先是和一帮驴友不时去山野暴走,后是爱上生态摄影,为高山上的一朵龙胆花着迷,或是追逐蝴蝶们的翩翩舞姿。没有自己的车,渐渐感觉不便。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只能在杭州城内公园或近郊活动。稍远些,去一趟清凉峰,客运班车只能到昌化,还有好几十公里的路程,必须包车。人多还好,有时两三个人,费用就有点高。而且途中逗留转车,很浪费时间,周末往返一次,在途时间比实际拍摄的时间还多。要是比清凉峰再远些,周末去一趟时间更不够了。
于是想买车。
可是每天上下班,堵在路上看不见首尾的停滞车流,单位楼下挤挤挨挨找不到停车位的苦恼车主,又使我迟迟下不了购车决心。
就这样犹豫了大半年。
终于还是抵挡不了有车的便利,2007年9月末下了单。车商说,现货只有银灰和深蓝两种颜色,要是你想要其他颜色,得等一个星期。得,四个轮子不过就是两条腿的延伸,我又不想用它摆谱,银灰色也不错。于是,立马把一辆雪佛兰乐风开回了家。
这下好了,回家看父母,100公里路程,早饭后出门,吃过午饭回杭州。驱车上清凉峰,往返300公里,也能晨出暮归,爽。
有人说,你胆子太大了,新手上路,敢上清凉峰?
驾驶执照是2005年底考出来的,当了近两年的本本族,技术确实生疏,可是,任何事情,总有第一回吧。若是不敢上路,岂不永远都不会开?新手上路,小心谨慎就是了,人家要抢先,我踩一下刹车,让人家先过,不差那么几秒钟。遇到岔路口、转弯处,我都提前减速,提防着冷不丁冲出个行人或自行车来。盘山公路曲曲弯弯,路面狭窄,人家开五十码的速度,我开二三十码总可以吧。
也发生过几次险情。
新车开回来的头一天就擦破了车头,因为有辆小车在狭窄的小路上强行超车,我没注意后视镜,来不及避让,碰上了。那家伙擦碰后加速逃离,我的车技不行,不敢追他,只记下了他的车牌号,然后报警。谁知道,警方一查,说你报的号码与查到的车型不符,肯定记错车号了。唉,那就只好自认倒霉。
没过几天,我开车去百公里外看望年迈的父母。出了杭州市区,到乔司收费站时,收费员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对我说:“你的后轮有问题哎!”我一惊,新车才买来这么几天,会有什么问题?不管怎样,先看看再说。于是赶紧靠边停车。钻出车子一看,哎哟我的妈呀,车尾在冒烟呢。当时第一反应是赶快灭火。可转念一想,车上灭火器还没配备呢,拿什么灭火?那就打119?且慢,看看清楚,报警也好讲个明白。再看看?好象情况不是很危急 ------ 就在我判断情况的二十秒左右时间里,烟雾似乎比刚才钻出车门时小了一点,好象并没有起火。于是我迅速推论了一下:冒烟,必然什么地方过热。新车漏油、漏电引燃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是磨擦生热?什么地方最易发生磨擦?那当然是刹车装置了。对,立即检查制动器。想到这里,我迅即拉开车门,一看,天哪,刹车手柄没有放松到位,只放了一半。在制动没有完全松开的情况下,跑了二十多公里,我居然毫无察觉,真是傻到不能更傻了。还好,原因查明,有惊无险,重新上路。边走边想,刹车部位肯定超常磨损,下次保养时需要特别检查。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从昌化回杭州的高速公路上。笔直宽阔的路面,单调不变的路边景物,竟使我产生了困意。迷迷糊糊中方向走偏,车头差一点撞上路边护拦。说时迟,那时快,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朋友猛力推了一把方向盘,才算化险为夷。这一吓非同小可,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那回坐在车后座的朋友,怕也吓坏了吧?老蒋在此真心向副座上的朋友道谢,也向后座受惊的朋友致歉了。这次教训使我更加小心,每次开车,我都规规矩矩系好安全带,即便是在城里拥挤的街道上像蜗牛一样爬行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车轮一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再也不敢心有旁骛。高速公路,我暂时不上了,再开几个月,多积累些经验,等车技熟练一些再上也不晚。
至于停车、倒车时的磕磕碰碰,好几回了,车头车尾都有擦伤。不过这倒无大碍,新手变老手,总是需要这么一个过程的。只是必须看清周边情况,千万不可伤人。伤自己,伤别人,都不好,因为生命无价。车擦破点漆,算不上什么。
开车的这些乌龙事,本来不说也罢。记下来,为的是警示自己,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是驾车的朋友看到的话,可博一笑,或许也可以作为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