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今目标文荣
今目标文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90
  • 关注人气: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吸引并留住人才

(2009-08-20 18:08:39)
标签:

人力资本

吸引力

绩效

德鲁克

德鲁克日志

今目标

分类: 德鲁克思想解读

行业衰退的第一迹象就是丧失对人才的吸引力。

 

对于人事部门而言,确定切实的员工聘用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要明确如下这些问题:“我们要提供怎样的工作舞台,才能吸引并留住我们需要的人才?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供应状况如何?我们应该怎样吸纳人才?”在经理人的聘用、发展和绩效方面制定具体目标,并且为组织内大多数的非管理者的员工制定具体目标,这些做法都是值得称赞的。另外,也有必要在雇员的工作态度和技能方面制定目标。

 

行业衰退的第一迹象就是不再对合格、能干和进取的人才具有吸引力。以美国铁路部门为例,它的衰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没有显露出来,但是到了二战后就变得颓势尽现,无法逆转了。其实,这种衰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萌芽了。在一战以前,美国工程学院出色的毕业生对于铁路工程师的工作都心仪向往。而到了一战结束时,不知为何,这样的工作对年轻的工程专业毕业生不再有吸引力了,甚至对任何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失去吸引力了。因此,当铁路行业在20年之后遇到重创时,管理层中竟然没有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

 

行动指南:

 

制定目标来吸引并留住最佳人才。这样的目标应该包括绩效标准以及对雇员态度和技能的评价。

 

摘自:

 

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Management :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评注:

 

大到国家和行业,小到企业和团体,都要面对人才流向的问题。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在1978~2006的28年间,中国大陆留学人员约为106.7万名,回归率约为25.77%,人才流失严重。近期《建国大业》因云集21名更改了中国国籍的知名演职员,引起了很多争议。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回国,如何将人才留在国内,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了。

 

优秀人才喜欢扎堆在新兴的行业和企业中,新鲜刺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吸引是致命的。如果一个行业不再是人才飞蛾赴火般汇聚的热点,这个行业也就到了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高科技企业的人才市场一直都是硝烟滚滚,创新型小公司反而更有优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占领人才制高点,不一定依靠眼前的实力和利益。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时候,刘皇叔还在卖草鞋,三人同心靠的是兄弟之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的是报答三顾茅庐之恩,也为的是有了大展才华的舞台。

 

Google曾经从微软挖过去500多名高级人才,网络上Google展示的美食还没过期,Twitter已经开始推荐自酿啤酒和办公娱乐设施了。一位跳槽到Twitter的前Google工程师感叹:昨天的Google,很久以前的微软。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位工程师还会感叹:昨天的Twitter,很久之前的Google,很久很久之前的微软。

 

国内情况也基本类似,重量级企业的重量级人物离职他就,早已不再是什么大新闻。近期李一男、刘建国、唐骏、于恩军等等改换门庭,大家都觉得在正常不过了。

 

人才流动不可阻挡,流动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入不敷出。在人才战争中,没有谁是常胜将军。根据人才理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理性的,选择在哪个国家、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工作,是以人力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影响这一目标的因素很复杂,有政治、经济、科技、政策等社会因素,也有生存状况、心理预期、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个人因素。

 

解决好社会和个人问题,游子自然就回归了。有了明确的绩效标准,有了适合的工作舞台,人才总能招聘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句老话仍然没有过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