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原之伤

(2011-07-17 20:48:22)
标签:

白岩松

呼盟

草原

蒙古族

56个民族

十年前,白岩松对我说过一段话:民族文化的淡化或退化是加速度的,以我家为例——爷爷是草原上正宗的牧民,一句汉语听不懂;爸爸是草原上第一个大学生,汉话蒙话说得一样好;我出生在城市,蒙族习惯非常少了;儿子生在镇江,活脱脱是个小汉人了——只用三代人的时间,蒙古族传统的习俗就在我们这个家庭彻底消失了,再对我儿子讲“你老爷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生活,儿子听着可能比格林童话还要遥远。

末来,白岩松还加了一句:儿子长大回到呼伦贝尔,那时蒙古族文化的载体草原可能都没了。

当时没有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十年来,几度回到草原,十年的变化让我深深理解岩松的这句话。

草原之伤
这些草原上的伤疤,无人过问、不可能自愈。镜头之内就有三个,环顾四周,十个不止。

十年前,第一次走进草原时,对草场有些失望,从锡盟到到呼盟,难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别说风吹草低,就连盖住脚踝的草都算高的了。七年以后,2008年再回到草原,脚面也盖不住了;去年九月初回来时,正赶上一场隆重的那达慕大会,与2001年阿爸小伊达木的生日那达慕相比,马少了,车多了,而草,更稀疏也更低矮了。

前几天,从呼盟翻越宝格达山到锡盟,沿途所见,触目惊心。虽然今年雨水充沛,但草的长势依然不令人欣慰,草场只能远望,不能近观。远望还是绿意一片,近观则稀疏露沙。

草原的生态其实相当的脆弱,绿草之下是一层黑黑的土层,这是数百年来一岁一枯荣的草形成的腐植层。这一层之下,就是细细的黄沙。盖住黄沙的草皮和腐植层一旦被破坏,春天里的狂风很容易把下面的沙子卷起、掏空、上的草一块块逐渐就不知所踪,这就是所谓的沙化、退化。

路边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形成原因复杂,其中多有人为因素,比如重车在草地上恣意压过,比如修路就近取土取沙。想起十年前阿爸小伊达木埋垃圾的情景:把草皮小心地掀开,挖坑埋掉垃圾后,沙土回填,草皮覆盖,不留一点痕迹。阿爸最痛恨那些破坏草场的行为,即使是无意的。现在,这样的意识还有吗?

有。至少在阿爸的儿子、我大哥东日布这里还有。

草原上的矿已经很多了,铁矿、银矿,已经成为东乌牧区的一些地标,受利益驱使,财大气粗的资本大佬们纷纷来到这里,打眼探矿。08年我来的时候,就看到草原上零零散散的探矿井架,打一个探洞,草场的主人会得到三四千的补偿,现在这一标准已经少到了五千。但东日布不为所动,坚持不允许在自己的草场上探矿。14日我开车进家的路上,看到草场上三三两两的探洞井架,东日布大哥说:那是邻居的草场上的,我是绝对不会允许在我的草场上这样做的。但大嫂恩和吉日嘎拉无奈地叹息道:虽然探洞是在别人草场上,但运料、进出都经过我们草场,压坏了不少草。

15号,从旗里赶回来的达莱带我们在自家的草场上转悠,只转了三分之一,就看到至少有十多个探洞。时间最长的一个探洞据说已经七八年了,走私七八米,深不见底,探洞里挖出来的土石,压了小半个球场的草地,从山包上俯视,这一个个探洞象是草原的伤疤,难看,刺人眼、伤人心。

刚从自治区摔跤队退役回家帮父母打理草场的达莱面对这些,眉头紧皱:五千块钱很快就会花完的,而这些草永远也长不起来了。

草原之伤
岩松小我一岁,他儿子小我女儿一岁。他儿子回过呼伦贝尔吗?是他想象中的草原吗?

草原之伤
草原看上去很美,但经不起细琢磨:草怎么盖不住羊蹄子?
草原之伤
草原生态很脆弱.草皮之下是多年积攒的并不厚的腐植层,再之下就是沙.这些草皮被破坏后,强风之下,将迅速沙化,退化

草原之伤
这是沿途让我看到的非常痛心的一幕:大片草地已经沙化,过度放牧的羊群在啃噬着残存的草.人对大自然的不尊重,很快就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草原之伤
达莱对这些探洞一脸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