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八卦村:幸福着自己的幸福(二)

标签:
诸葛八卦村盛世花开丝绸路施晓亮青州杂谈 |
上塘边上的茶馆。人们每天就这样在打发时间。
平和的幸福
我们到的时候已是傍晚。已经下班的导游诸葛建芳大姐热情地陪同我们走马观花,她详细地讲解村里的历史掌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并不因为下班了而加快速度。讲解间隙,她不断用手机通知后面几个古民居的值班人员“先别关门,等一下山东的客人”。
大姐姓诸葛,名建,46岁。为诸葛家庭中第41代,是土生土长的八卦村人。做导游以前是当地一家企业的职工,工作很辛苦。她很喜欢目前这份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养家总归够了。
这里已经旅游很发达了,尤其是周末,一车一车的旅客涌入村中。但这里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商业气息。村人的眼神中没有其他旅游热点居民的那种狡诈和欲望。诸葛后人平淡、平和地生活着。
上墉边上有一个小茶馆,每天挤挤一堂。村人和游人,在这里品茗、聊天、打牌、享受着静静的时光。茶金一元到四元随选,自带茶就只收五毛钱水资,坐多久随便。游人在这里照样可以享受村人待遇,不必担心小刀。而村人对于生意的淡然,是我们想不到的。
茶馆的主人叫诸葛瑞俊,四十左右,茶室的一壁有面大镜子,镜子前放着一张老式的理发转椅。我的头发长了,想修剪一下,上前问正在与村老打牌的主人。主人看着一手牌平和地说:“明天吧。我下班了”。我很奇怪,刚刚五点,还未到吃饭的时辰,难道放着生意不做?旁边一位村人说:“这里的人享受第一,每天过得舒坦,钱挣多少是多啊。”这很象西方的观念啊,下班或周末,人家绝不会加班。而当听说我明早就要走时,打牌的几个老者都对诸葛瑞俊说:“快给人家理理吧,大老远的。”诸葛瑞俊马上放下牌,起身招呼我坐进转椅。
要拍钟池,必须上到周边的古楼上。诸葛大姐引导我们来到一户门前,悄悄嘱咐了一声“上楼拍照给人家五块钱”。门前一位大婶正在做针线活,见我们这帮长枪短炮的老记们,笑着起身招呼我们上楼,直到下楼也没提钱的事,而我把十元钱塞到她手里时,她不太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房子有三百年历史了,所有来拍钟池的,都要上她家的楼上,她是退休教师,不是农业户口,因此,而村里的旅游收入,她是一分钱也分不到的。就连村民每户每年一张免费门票的待遇,她也没有。说这些的时候,她谦和地笑着,好象在说别人家的事,并无一丝抱怨。诸葛大姐说:其实她家只要申请,村里会给他家修房子的。言下之意,就是她根本没向村里伸过手。
村人之间平平和和,客客气气,但又不失亲热。
这发自内心的笑,我们平时见到的似乎并不多。
小辈们也亲热如一家人。
村里的小狗狗也对人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