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西文化传人”和文光

(2007-08-09 19:48:14)
标签:

旅行/见闻

纳西族

施晓亮

56个民族

分类: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纳西文化传人”和文光

 

    在丽江,和文光和他的“纳西歌舞之家”有着着很高的知名度。去年,他曾带着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二次闯入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节目,以纳西族东巴文化和歌舞鹤立鸡群,二次获得大奖,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多次重播,引起极大反响;他去年新开办的纳西歌舞之家,以其阳春白雪的独特品味吸引着文化界的注意,频频见诸于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和文光没有上完小学,却当过小学校长;没有爱过专业训练,却浑身充满着艺术细胞。丽江现在流行传唱的纳西族歌曲,七八成是和文光创作的,《梦中的香格里拉》、《纳西迎宾曲》近百首纳西族歌曲,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唱;纳西族独有的勒巴舞,也是他挖掘整理的。他还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百多篇介绍纳西文化的论文、文艺作品,参与创作多部有关民族文化的电视专题片,远赴海南、昆明、上海等地担纲大型文艺演出的总策划、总编导......在他的影响下,包括73岁的老妈妈、他的妻子、一对儿女、以及他的兄弟、侄子侄女们都加入到弘扬纳西民族文化的行列中来。
 “纳西文化传人”和文光

和文光不仅熟知东巴文,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东巴书法艺术家。

 

一.被称为纳西文化传人

    和文光的家乡丽江县塔城乡是纳西族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有“纳西歌舞之乡”的美称,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无疑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近十年来,他一直在从事着纳西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虽然这份工作的个人化色彩太过浓重了。十多年前,他在乡镇学校当校长时,就组织了一只民间艺术团,挖掘展示纳西民歌、东巴舞、勒巴舞,规模达数百人,四处出外演出,当时的一位县领导慧眼识才,把他抽调出来从事文化工作,使得他如鱼得水,他那支民间艺术团也被招安成为正规军,在丽江乃至云南省内颇为轰动。在调入丽江民族歌舞团后,他的工作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佳作连连。近几年,他进入了创作的高产期,几十首纳西民歌被云南音像出版发行,已经出版了一盒磁带、二盘CD及VCD。
    除此之外,和文光还在从事东巴文的研究,用照片记录纳西族一个个即将消逝的场景。他做的事多而杂,但无一不与纳西民族文化有关。去年,他与丽江几位有识之士共同创办了一所纳西东巴文化传承院,培养了50多个小东巴,“就是不想让东巴这一古老的文化失传!”   
    二十年来,他为创作、挖掘、整理纳西民族歌舞艺术几乎竭尽了全部财力,在他创作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挖掘整理的勒巴舞被政府大力推广的同时,他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回报。一位慕名前来拜访他这位大艺术家的香港文化商人在看到这位纳西文化传人与妻女挤在歌舞团的两间旧房子的窘迫场景时,忍不住流泪。
  

“纳西文化传人”和文光

纳西族东巴。右一为和文光


二.儿子原来崇拜刘德华,现在崇拜他老爸

    十多年来,他无偿教授的学生多达数百名,很多人如今在文化领域颇有建树。从一个农民成为目前颇受尊敬的文化名人,他说,“我是民族文化最大的受益者。就说在中央电视台的那次吧,其他几个参赛家庭都很棒,只是因为纳西族文化太精彩了,人们才把荣誉给了我和我家。”
    他的妻子和国芳也是生长在塔城乡的歌舞天才,会唱很多民间歌曲,她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
    最让他欣慰的是一对儿女。“儿子和秋实就是唱着我写的歌考上昆明艺术学校,又唱着我写的歌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原来他特别崇拜刘德华,会唱好多流行歌曲;现在他说最崇拜的是他的老爸,他明白了,只有民族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女儿和秋香从小就让爸爸很欣赏,她乐感好,好学上进,现在是丽江职业中专的舞蹈教师,在歌舞编导方面很有天赋,丽江很多有影响的歌舞都是她创编的,目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纳西民族音乐《白沙细月》改编成音乐舞蹈史诗。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两年前她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大专函授,今年3月初她独闯北京参加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本科专业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
    和文光还告诉我们一个家庭私秘,他和五个兄弟是同母异父。五个兄弟都很敬重他,对他的事业也十分支持。五个兄弟中,不乏歌舞人才,这自然是从小受到能歌善舞的母亲的影响。在最近刚出版的一盘VCD《丽江的歌》中,很多镜头就是出自他的家乡,演员多是他的兄弟妻女,演唱者除了他的学生,主唱者是他儿子秋实。

 “纳西文化传人”和文光

和文光(左二)与妈妈一起参与纳西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三.最迫切地愿望是把母亲的歌声记录下来
       
    在我们采访的几天中,和文光谈得最多的是他73岁的老母亲肖汝莲。我们称之为奶奶。奶奶会唱几百首纳西民间歌曲,一首接一首,几天几夜也唱不完。几天来,我们的耳畔时时响着奶奶的歌声,我怀疑奶奶就是为了唱歌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她一时不唱就会难受,无论做什么她都能用歌声抒发情感,大部分歌词是即兴发编撰,织布唱织布的歌,舂米唱舂米的歌,做饭唱做饭的歌,手中什么也没得做了,她又会唱起那些过去在田间河畔唱的老调陈曲《栽秧调》《江边调》。
    和文光说:“我妈妈唱的纳西民歌多得数不清,绝大多数歌子只有她一个会唱,她真是比大熊猫还要宝贵——大熊猫毕竟还有上千只,而我妈妈只有一个。这些老歌是纳西族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财富。我妈妈说,她只从先辈们那里学到了一部分,而她的这些歌曲,我们连一半都没学到。我现在最迫切的愿望是尽快把妈妈的歌整理录制下来,毕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嗓子一坏,后悔都来不及。可是,我现在财力所限,只能干着急啊!......”

“纳西文化传人”和文光

2001年,我与大哥和文光初识于丽江古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