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火光中的朗诵
了一容
http://s3/mw690/4df0de8dxcd4cf54a3b72&690
http://s11/mw690/4df0de8dxcd4cfb5ed5aa&690
古尔邦节那天,到清真寺礼完尔的,几个朋友相约到乡下的村子里走走。这是一个移民区,居住着许多西海固的老乡。晚饭结束,夕阳西下,鸟雀归巢,这时就会有一种凄切的美,这种美在城市里是不会有的。月欲升起的时候,更有几许说不清的怆然。
老乡们平时都忙着,玉米的脱粒,即将进入冬季田里的灌水,出门为生计的奔波等等,今天总算是有了一点节后短暂的闲暇时间。
老乡们听说我们来了,就凑在一起聊天:无非是想听听外面的新闻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了解点国家大事。其实,我们不懂政治,大家仅仅说说各自或令人啼笑皆非,或悲伤得唏嘘叹息的身边人的故事。
有时也会读自己抑或别人的作品让大家听一听,听完后评说一番。
知音难觅!
夜色逐渐的浓了。不知是谁提议让我们燃起一团篝火,大家好围火论道。
这样的想法曾经生发过好多次,可总是因为担心水火无情,而否决了这个念头。
此刻,在这荒野寂静的村落,在寒意袭骨的深秋乡野,到处是废弃干裂的柴禾,燃起一团篝火,在火光中朗诵、聊天会让人心剧烈地跳跃和激动。
于是,在高过房屋的枣树笼罩的院落里,点燃了集齐的柴禾,在哔哔叭叭的声响中,篝火旺起来了。大家兴奋得跳得老高,就像是一群神在舞蹈,在夜晚的深处,神在灵魂的纸张上飞驰。在通红的火焰中,我仿佛幻视到许多熟悉的身影,他们在用劳动和汗水的油点亮光阴。那在火光中笨笨的身形,犹如神在宇间穿越铜铸的墙壁,走向美的极境。
好久都没有放火的感觉了,点火烧土豆、烤豌豆吃,那已经是童年放牧时节的事情了。
现在,大家在这空旷宽敞的院落里纵起了一堆火,那身影像蝴蝶一样挣出茧壳,奋力把五彩缤纷的翅膀绽放在圣洁的黄土上!
我觉得从未有过的快慰,那压抑了好久的心绪随着火苗的跳跃在猛烈的欢腾。
大家都随身携带着各自喜欢的书籍。
柴禾再次续上,火焰不断燃烧着。
《娘》的第十三节,“在城里人的眼里,冰天雪国的世界是最美的。看不见肮脏,听不见喧嚣,只有一望无际的纯,一望无际的静,一望无际的美。而本来就宁静干净的乡下,这样的天气不能持续太久太长。太长太久的话,美就会被寒冷撕碎,乡下人的生活就会被冻僵、冻死。”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艰难地度日和跋涉,不断超越着肉体和精神带给她的折磨;就是在这样的有可能在暴风雪中葬身悬崖的娘,却“顶着风雪上路了。”她要去劳动,用汗水和劳动证明心脏的跳动。
第十四节,我们被娘的义无反顾,即使仅剩下一把枯骨也要供儿子读书上大学的一幕幕感人镜头所包裹。
要做给“娘”的文章很长,得用一生去诉说。“娘”的生命很短,只有百十来年,但是留下了不尽的追寻和思念。“娘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彭学明的《娘》,唤醒我们孝敬母亲要乘早!
我拣选第三十六章,读给大家听:“娘去世后,好几次在梦里问我上布尺、下布尺的路修了没,问上布尺、下布尺的人来找我没。如果找了,要我热情点;如果没修,让我帮着修,做千年万年的好。要我讲信用、讲承诺,不要光来话不来钱、光动嘴不动手。莫让人把我白看了。”当我们面对家乡父老乡亲们的问询和求助的时候,我们做了有多少呢?我们是不是借故躲离,是不是敷衍推脱。儿女脚下的道路和福分都是父母那一辈用心修来的,修得好,人生的路就会闪光。彭学明之所以走到今天,是母亲的善心为他积修了一条灯火通明的道路。
这时候,我听不见我的声音,只有火焰不断在升高。一会儿,不知是因为火焰的灼目,还是《娘》的深沉,使得倾听者们的眼睛都红红的,眼眶内一片潮湿。
彭学明对娘的感情就是对故乡的感情,他对故乡的感情也是对国家的感情,对国家的感情就是对世界的爱和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娘》就是家,没有娘的人是没有家的。因此《娘》爱重如山,长如河,深沉复绵延不绝。
“世界上,有很多有钱有势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贫穷卑微就够了;世界上,有很多伟大高尚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弱小平凡就够了。”
我一边读一边在想:作为儿女,在母亲那里,合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