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问过布谷鸟

(2016-06-25 15:29:53)

阿赫玛托娃:我问过布谷鸟

我问过布谷鸟, 
我能活多少年……
松树的尖梢颤动。 
黄色的光线滑落草丛。 
而清鲜的密林里阒然无声……
我走回家去, 
凉爽的微风吹抚着 
我温热的额头。 
                    

                        1919年6月1日,皇村 

 

 


布谷鸟可曾应答

    林莉

 

   阿赫玛托娃被誉为俄罗斯的月亮。她的诗歌创作属于阿克梅派,擅于抒写内心活动,刻画细节。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大都比较短小,质朴中见奇章,将日常生活场景、事件、自然万物、时代社会的描绘里提炼出独特的思辨,情趣,情怀。常蕴含深刻的哲思和反抗意识。

 

  这是一首哀歌。基调苍凉、悲怆。这首诗写于1919年6月的皇村。创作背景是在十月革命之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少诗人、作家远走异国他乡。十月革命后阿赫玛托娃频繁遭到苏联当局迫害。1921年8月,她的丈夫古米廖夫被苏联政权处决。我曾在长诗中这样描述过她:她/巫的战友、同盟/角斗士兵/灵魂被烈火烘烤过/那残躯受过匕首的胁迫。

 

  此诗短短八句,以个人生死,命运浮沉,来折射民族的灾难和不幸。整首诗语调平静,克制。起始句中的“布谷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代词,是神的意指的代言人和传递者。具有对前途、兴亡的预见能力。诗人的询问是与神对话。紧接着用了一个让人的心紧悬不下的疑问“能活多少年”来传达诗人对生命的考量,家国的忧患。接着调动视觉、听觉意象使读者看到和感受到颤动的松尖、微风吹拂、密林的沉寂等触动人心的景象,并情不自禁由此及彼,开始从外界到内心对生命本身、家国命运进行思量、审视。“颤动”“滑落”“阒然无声”这些向下的动词和形容词里深藏着与死亡对等的元素。这时,人与自然同命相连,各自为对方预示了结局。让我们好奇,布谷鸟究竟会否给出答案?答案将会是什么?

 

  从黄色的光线上可以判断,这应该是皇村六月的黄昏。诗人独自在密林散步。我们不知道松树上是否真的停着布谷鸟。也许,有一刻,诗人看见了一只孤独的布谷鸟,它们互相对视,顿生惺惺相惜之意。又或者,诗人根本就没有遇见布谷鸟。那可能是松树的模糊的影子或幻觉。诗句里并没有向我们描述布谷鸟的形象。但这只“布谷鸟”却具有狠抓人心的力量,使人过目不忘。产生诸多联想。

 

  1915年以后阿赫玛托娃的诗在怀疑和追问中加进了美的沉甸甸的分量。变得开阔,坚韧、有气度。这首诗突出反映了诗人的创作风格:用出人意料的语言带来尖利的痛感和觉醒。或重大事件、或个人经历,在追问中掀起内心冲突,在掩卷沉思时显示真相。通过外部情景描写,保持了细部的可感性。从长长的密林走过,布谷鸟也许试图回答诗人的诘问,却又无法回答——哪里——何时-----何处?这六月暮晚中的大自然,万物有序,神清气爽,布谷鸟的嘴里没有问题。“走回家去”这样的终点,是诗人美好的意愿。也许这就是答案。我们甚至可以看见,诗人终于摆脱了偃蹇多舛的生活道路和命运摆布,获得了神最终的馈赠,即:“凉爽的微风”和“温热的额头”。那一刻,诗人是如此气定神闲,肃穆而庄重。藉此,诗人已然不再需要应答。一切皆可阒然无声。诗人用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进行抗争、反讽。在她的词汇陷阱里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它将活在永恒的时间里。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在苦难中与时代和命运抗争着,过着分裂漂泊的生活,却依然葆有对未来对美好义无反顾追求的勇气。无疑,阿赫玛托娃是深具这种精神品质魅力的。在她的自述中她这样说到:我生活在这个时代,并目睹着那些正发生的史无前列的事件。在阿赫玛托娃众多诗里挑一首来解读,是费心力的。2012年我在北京鲁院上学期间,得到晴朗李寒的赠书阿赫玛托诗选《午夜的缪斯》两卷。读后,大为震撼。并写下致阿赫玛托娃的长诗《你从未与我告别》。其中,有数次,读到《我问过布谷鸟》这首诗时,无语哽咽。

 

  今年春天的时候,我总是在清晨或暮晚听见布谷鸟的叫唤,两短一长的声音,从远远的地方传来,时而清晰可辩,时而又含糊隐约。那种久远的空旷的一字一句的呼喊,常令我不由自主地站到窗前去谛听。听着听着,便会忍不住热泪盈眶。但我始终没有见到过它。它和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的眼中人、心中事,手中物具有惊人的相似处,常闻其声不见其形。亦如命运。令我们焦灼、感伤、悲怆、憧憬。

 

  阿赫玛托娃一生经历了贫困、监狱和战争的磨难。一度,她的诗作被禁。但最终,苦难成全了她。时间给出了最公正的裁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