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文化 |
雨水做好两件事:防寒和健脾
今天是雨水节气,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了。
往年这时候,已经是“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然而今天北京的天气预报仍然显示最低气温零下4度。
前两天武汉还在下雪下冰雹。
这个春天,真的很冷。
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可惜真正传承其精髓者凤毛麟角。翕子最近在恶补中医“五运六气”,却因勤勉不足,加上工作繁忙,杂事缠身,总未能深入其中,深感遗憾。
不说这个了,只说一句话,“五运六气”理论告诉我们一句话:今天春天非常寒冷!
而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恰恰与“寒”“湿”有关。
要想预防新冠肺炎,除了隔离,还有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固护好自己的正气。
在这个特别寒冷的春天,翕子提醒您做好两件事:保暖和健脾。
保暖——
在今年春天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羽绒服,棉坎肩,还要晒太阳,艾灸、喝姜汤。
因为宅在家里不出门,大家晒太阳是不是少了很多?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来源,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一切生命。
晒太阳,本来就是我们提升生命能量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翕子想提醒老年朋友,一定要在阳台上晒太阳,每天至少20分钟,能多些时候更好。当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
玻璃会阻隔绝大部分紫外线,所以晒太阳时要打开窗户。
艾灸从来都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艾条,拿出来灸灸足三里和肚脐周围,不光提升自身阳气,艾的烟味也有杀菌防病的作用呢。
翕子还想建议大家每天早上喝点姜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倒春寒,正是姜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健脾——
雨水节气的养生要点本就是固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对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所以健脾总是和祛湿连在一起。
可能您马上想到吃什么,其实您忘了,晒太阳就是最好的去湿之法。每天在阳台好好晒太阳,对健康非常重要。
说到“食疗”,中国人一向讲究,赤小豆、薏米 、怀山药、莲子、芡实、胡萝卜、莴笋、扁豆、冬瓜、苹果、猪肚、鸭子、鲫鱼等都是祛湿的食物,如果有的话,就吃些吧。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
这个季节最适宜喝小米粥,最补脾气。
有糖尿病的朋友要根据您自己的情况调整。
倒春寒使人体内耗热量比较多,比较适合食用偏温热的食物,如果平时喜欢吃生冷,到了这个季节最好不要吃了。
翕子还要提醒您主食是一定不能少的,同时也要注意多多补充优质的蛋白质。
说到底,雨水饮食更重要的是饮食均衡和适量。
种品多样化,主食一定要吃,总量最好吃7、8分饱;少吃生冷、刺激、油腻、高糖、高盐等容易损伤脾胃的食物。
除了吃,运动对健脾也很重要,适量运动不仅能舒经活络,还能加速水湿排出体外。
不能出门,在家里也可以运动起来。比如原地蹲起,或者找两瓶矿泉水举一举,都可以增强身体的活力。
脾胃相表里,足三里是胃经的主穴,一直是中医养生要穴,能够每天艾灸足三里,对健脾胃、固卫气很有作用。不方便艾灸的话,用手指按压三、五分钟也是有效的。
另外喝点生姜煮水,陈皮茶都有化湿功效。
最后翕子要提醒您,如果真到了严重的“湿”症,那就需要找正规的大夫开方了,因为湿分很多种,内湿、外湿、寒湿、湿热,如果无法明确自身湿气类型,最好不要自己胡乱购买中成药服用。
另外翕子还想提醒老年朋友,中医讲春天养“生”,而今年的春天来得晚,我们可以适度多吃点有助于“生”的食物,比如:韭菜、香菜、豆芽。
葱姜蒜不仅助春阳,还具有杀菌的功效,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