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露养生说保暖

(2018-10-08 16:17:02)
分类: 健康养生

寒露养生说保暖

 

寒露

碧水知秋水更稠,凝脂玉润涌歇流。

芦花拔水向天迹,鹭鸥展翅别青洲。

最喜荷塘香满径,低船白臂藕丰收。

他年菡萏吐芳日,击浆荡波云莫羞。

 

寒露节气,“一候鸿雁来宾”,翕子提醒您这两天多抬头看看天空,兴许能看到排成行南飞的大雁,的确,大雁南飞是最典型的秋天的符号,而大雁南飞的时间,就在寒露节气一候这五天前后。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今年的寒冷来得比往年早,特别是早晚温差很大,因此,今天健康之家就跟您说保暖的事。

 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大街上观察一下,穿单衣的人的确已经很少了,只有体质特别棒的壮小伙,还有T恤短裤的打扮,体质弱的人,早已膝关节以下发凉,悄悄地穿起了秋裤。但《健康之家》还是要提醒您,不管你体质如何,到了这个时节,都应该做好保暖了。

年轻人别说自己火力壮,老年人也别说“秋冻”,按照我们传统中医的观点,寒邪折损阳气,不论体质是不是壮实,我们都没必要也不应该让阳气无故地耗散在抵御寒邪上,更何况,如果感受风寒,一旦感冒发烧,消耗身体能量,降低身体素质,这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寒露保暖的衣、食、住、行

 

人类早已进入文明社会,我们会穿衣服,应该让衣服帮我们完成御寒的工作,说起穿衣,还是有技巧的。关键是让身体的脆弱部位暴露在寒冷之中。具体说,就是护好颈项、腰腹和脚脖子。寒露过后,天气会愈发寒冷,冷空气刺激心脑血管收缩,对于正气不足,气血循环受阻的老年人来说,特别要保护好颈椎、头和足,才能有效保暖,减缓寒冷对血管的刺激。但中医讲秋冬养阴,虽然是保暖,却不能让自己出汗,一旦出汗,皮肤腠理开泻,反而容易使风寒外邪易于侵袭人体,发作感冒等疾病。

 

寒露节气是深秋的开始,饮食上当然也要注意吃温热的食物,凉水、西瓜就别碰了,但毕竟是秋天,还没到需要御寒的季节,燥热辛辣的食物也还不到时候,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寒露饮食,温润补益的食物就好,同时也要兼顾滋阴润肺,增强免疫力,可选用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莲菜、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蒸鸡蛋羹等。秋季要饮食的原则是“少辛增酸”,可以多吃时令水果,脾胃虚寒的老年朋友如果吃了肠胃不舒服,也可以煮熟了吃。

 

睡觉盖好被子,被子的厚度最好适度,被子太厚了,睡觉的时候容易掀开,反而容易感冒。

每天晚上入睡前最好泡泡脚,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又能预防疾病。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也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有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泡脚能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促进新陈代谢,还可调节经络和气血。

此外,艾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也是调理气血,温通下肢的好方法。

 

寒露时节,金秋美景正当时,古人也喜欢在这个时节外出游玩,称“辞青”。过几天又到了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节邀约亲朋,登高远望,看层林尽染,也可增强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健康之家》提醒老年朋友出游更要防风寒,秋季运动或者登山的时候注意调节运动强度,尽量不要出大汗,微微出汗就好,出了汗一定要注意防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