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的大敌——焦虑抑郁,你中招了吗?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老年人失眠的大敌——焦虑抑郁,你中招了吗?
提到焦虑抑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面对工作、婚姻、子女、养老等多方面的压力的年轻人,而退休老年的焦虑抑郁症状常被忽视。实际上,人到老年不仅生理机能出现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大幅度下降。焦虑抑郁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因辨识难度大,所以容易被忽略。老年人失眠的现象很普遍,而大部分的有睡眠问题的人,多半是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
《健康之家》栏目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洪霞跟大家说说如何应对焦虑、抑郁带来的失眠。
洪霞
”
Q1:老年人焦虑、抑郁很常见
其实很多老年朋友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特别是64岁上下的老年男性朋友,千万要注意了,因为您其实正处于男性的更年期
很多老年朋友,可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会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疾病上,其实焦虑抑郁已经成为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但有部分老年人的抑郁表现不典型,称为隐匿性抑郁症,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Q2:老年人焦虑抑郁有哪些典型症状
身体部位不适
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气短甚至胳膊麻等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症状,并且伴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这些表现可能不是身体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我们要注意区分。很多骨关节炎或者其它疼痛的症状,其实也是与心理因素,或者说与焦虑、抑郁有关。
紧张恐惧焦虑
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
出现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
患者往往觉得自己的脑子变慢了,什么也记不住,许多事都干不了了,医学上成为假性痴呆。不同于老年痴呆的是,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记忆力、智能方面的问题,而且随抑郁症状的缓解,患者的记忆力、智能能够逐渐恢复。
精神运动性不安
患者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Q3: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
No.1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情绪问题,有焦虑、抑郁情绪其实不可怕,焦虑、抑郁不代表你有焦虑症或抑郁症,更不代表我们的精神有问题,尽早发现有助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调节。
No.2 降低期望值,减轻压力
压力=期望值/能力。有情绪、抑郁情绪的人,往往有压力,压力和期望值是呈正比的,期望值过高,而能力达不到,就会形成压力,短时间内提高能力是不太可能的,要想减轻压力,就是降低我们的期望值。这件事虽然并不容易做到,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老年朋友到自己退休以后,可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调整自己的目标,减轻自己的压力。
No.3
过度要求完美,期望值过高,其实并不能让您的生活更好,反而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时候可能真的需要去进行心理治疗。希望老年朋友不要觉得去看心理门诊就意味着有神经病。心理门诊也是一种正常的门诊,帮我们治疗情绪问题带给身体的伤害。
Q4:为什么出现慢性失眠
出现慢性失眠症,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床就是睡觉的地方,一定不要在床上做别的事情,一定要明白,床就是睡觉的地方。
Q5:如何改变慢性失眠
1刺激控制疗法
就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地说,就是让我们重新建立条件反射。如果我们在床上20分钟还睡不着,就不要再停留在床上了,而是要先起来活动,等再困了再回到床上。有些人知道自己入睡比较困难,就想早一点躺到床上,等待入睡,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增加卧床的时间,并不利于睡眠的效率。睡眠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2音乐放松疗法
就是在音乐治疗师和患者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放松的音乐配合放松的指导语引发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我国的传统养生导引术、瑜珈、坐禅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当我们出现了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失眠其实是给我们身体发出的信号,告诉我们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改变不良的生活状态,才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执笔:实习生梁静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