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新解
(2018-01-31 16:26:34)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病从口入”新解
都知道“病从口入”,可你以为“病从口入”就是吃了不洁的饮食导致疾病的发生吗?那你就太OUT了,病从口入包括很多内容,听《健康之家》颠覆你的养生常识:
什么叫“病从口入”?
一:不洁饮食导致疾病;
通常指的传染病,如肠道疾病,寄生虫病,如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蛔虫病等,导致这些疾病的直接原因就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二:不节饮食带来疾病;
饮食不节是指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营养不得补充或损害脾胃,致使气血亏少,正气不足而致病。
过饥:指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进食不足,以致气血化生无源,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而久之即可导致脏腑机能衰弱而为病。
过饱:指饮食太多,或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助消化能力,则会损伤脾胃之气。由于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则可导致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泻下臭秽等症。
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
三:不正确的进餐方式带来疾病;
很多人关注吃什么,却没有关注怎么吃,有的人狼吞虎咽,有的人边吃东西边看视,甚至边吃东西边工作。
细嚼慢咽是自古就推崇的养生方式。《老老恒言》云:“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
细嚼慢咽更有利于消化、减少胃肠的负担、减慢血糖上升的速度。如果吃得太快,血糖还来不及升高,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之前就已经进食了过量的食物,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症、肥胖等疾病的发生,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引起肠胃疾病。
此外,细嚼慢咽让食物更安全。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和食物搅合在一起,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咀嚼能牵动面部肌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还能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特别对对老年人来说,可以预防大脑功能衰退和老年痴呆症。
四:饮食不均衡带来疾病;
我们的饮食,除了摄取能量,还需要各种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我们必须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维持健康的生理机能。
现代人的饮食已经不知不觉摄入了过多的能量,高动物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碳水化合物,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导致人体代谢功能的下降,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出现。
过食症是"过度饮食症"的简称。过食主要是指摄入过多高能量的食物。绝大部分肥胖者是因为过度饮食引起的。而肥胖的危害不用多说了吧。
五:合理摄入保健品,为高龄老人增加营养。
中国老年协会和老年医学会食品营养分会付萍主任到养老机构观测老年人的进食,中国老年男性平均需要16千卡的能量,女性需要15千卡的能量。调研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差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日积月累,对老人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研究发现许多老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营养不良带来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高龄老人已经无法吃进去足够的食物;另外有些老年人不喜欢吃蔬菜,其实是因为老年人牙齿的咬合力不够,无法吃进去。有些老年人存在牙齿,吞咽方面的障碍;有些老年人牙齿没问题,什么都能吃,但是胃肠功能不足,吃了也是无法吸收。随着年岁的增高,很多老年人无法通过正常的进食获取足够的营养了。
人们现在对保健品的认识分为两个极端,有些人花大量的钱购买很多保健品来吃,却因为不知道保健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而未必有效果,还有一引起人认为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因而完全拒绝保健品,到底如何面对保健品呢?
付萍老师认为保健品全是骗人的说法失于偏颇,老年人首先还是要好好吃饭,享受吃饭的乐趣,但是高龄老人如果单靠饮食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补充高密度的全营养食品是非常必要的。粗茶淡饭不适合高龄老人,他们需要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因此,付萍老师和她的团队研究了营养补足剂,可以通过喝一杯全营养素来轻松补充老年人所需要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