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的青春——《无问西东》观后感
(2018-01-21 17:44:5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水流云在 |
清华精神:放飞的青春——《无问西东》观后感
散文之美,在于“形散面是神不散”,唯美的电影《无问西东》就是散文形的好片子。
电影在四个时空故事中穿梭,1920年代,刚刚从旧时代走出来的青年学子吴岭澜,以为把自己交给读书就得到安稳的踏实,然而校长梅贻琦告诉他,你忽略了一个词:“真实”。泰戈尔的演讲激发了他的青春热血,要真实,虽然当时大家都以为“实学”的理科更有用,但偏才的吴岭澜冲出了“有用和无用”的界限,选择内心的真实,选择了让青春张扬。
19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富家子弟沈光耀的身上,燃烧着热血男儿的青春气息,母亲专程前来,命他跪下背家训,是要告诉他,希望他不要追求功名利禄,“不要在还没想明白该怎么活的时候,就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告诉他结婚生子不是为了家族,而是为了你自己过好人生。沈光耀把食物投给了贫穷的山乡孤儿,在受伤弹尽的时候,选择与日军军舰同归尽,都让我看到只有清华学子才理解的特有的青春的骄傲,他们不是看不起别人,而是笃定地坚信我是最棒的,我要做的一定能够成功,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1960年代的清华学子陈鹏,首先选择的是爱情,然而阴差阳错,当他误认为王敏佳和李想好时,潇洒地转身,投身于祖国的核事业,这并不是负气,而是满溢着青春的自信——无论做什么,我都有力量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王敏佳因为一点点虚荣招致弥天大祸时,陈鹏又无畏的青春勇敢地托住了她。
师母自杀这一段,恰恰是一个没有抓住青春的反面教材。的确如陈鹏所说,她也是个可怜的人,从整个剧情来看,丈夫已经不再爱她了,她却不能面对真实的生活,反而变态地撒泼,侮辱。她明明知道王敏佳并没有勾引自己的丈夫,只是变态地想胡闹,可是当她看到王敏佳被愤怒的人群打死的时候,原本善良的她绝望了。她终于明白,她想要的青春,再也回不来了。如果她能早一点面对真实的生活,如果没有酿成王佳敏的死,或许一切都有挽回的余地。
最后一段故事,其实是最开始的一段故事,一字班的清华学子张果果虽然被上司陷害,却不屑于陷入职场的欺诈,谁能不说这也是一种自负呢。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时代变革也罢,战争也罢,扭曲也罢,尔虞我诈也罢,清华人都抹不去青春特有的勇敢和骄傲——我就是要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事,而且我一定能做成!
我忽然发现,清华、北大和人大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砺,真的把校训的风格融入了生命。北大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因为青春,我们可以“无问西东”,不管时代背景怎么样,主流的价值观怎么样,世界的既定规则怎么样,总有一些人,不被外在的势力所左右,无问西东,追求内心的真实,追求生命的价值。
又:看了些评论,说这片子里有很多硬伤,其实这些所谓的硬伤,正是我理解的清华和青春的意义。“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不被左右”。片尾这行字,又透露了清华学子的自信,然而这的确是我们每一个青春都应该有的自信,诚如:“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正是青春的名字,虽然不完美,确实永远自由,永往无前的青春。
附:清华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