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养生要闭藏
(2017-01-18 10:28:58)分类: 健康养生 |
三九养生要闭藏
现在我们正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老年朋友该怎样起居养生呢?老祖宗的典籍早就告诉我们啦——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话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冬季养生宝典。
健康之家先给您大略翻译一下:冬季三个月,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是万物的闭藏。人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中医倡导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应,与万物沉浮,人应该是多静少动,冷静内敛的,如同蓿根植物、冬眠动物,顺应了自然的规律,便能得到自然的帮助,便可借助自然之力来祛病养生,以“闭藏”的方式度过冬季,使我们身体更好地储备能量,以期来年春天更好地生长。
不要扰动身体的阳气,早早入睡,天晚些起床,天亮再出门。情志也要闭藏,少说话,莫张扬,更不要情绪激动。避免受寒,不要让皮肤出汗,更不要让气机急剧,这才是应了冬季之气,养藏根本之道。
所谓闭藏乃是闭藏“阳气”。简单说,阳气就是“身体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冬天阳气收敛,深藏于体内,闭藏阳气就是要封闭、隐藏阳气,勿使其外泄,以使阴阳相对平衡。
说了这么多道理,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健康之家帮您总结了几条,您照着做,准没错!
早睡晚起
生活起居方面,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所以,提醒平时习惯早起、外出运动的老年朋友,在酷寒的冬季里,应待阳光出现,并做好保暖防护再出门,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受寒,或发生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发作等意外。
保暖护阳
寒为冬令主气,“御寒”为冬季养生首要任务。冬季气候寒冷,寒性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
御寒保暖应主要从后背和足部做起。俗话说:“风从颈后生,寒从脚底入”。
颈后及整个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是人体的阳中之阳。寒邪易伤阳气,通过背部侵入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注意背部保暖,非常重要。
脚位于人体最下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但同时也是阳气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很多阳虚者都会有脚发凉的情况,在冬季更为明显。冬季泡脚,可以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阳气,引热下行的作用,对于下半身阳气虚阴寒重的病证非常有好处。
别出大汗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当激烈活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人体的皮肤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冬天的运动,应该避免像其他的时候一样,避免过多的开泄皮肤,应该多做静功,这样才能与冬相应,这样才有利于养藏。
无扰乎阳
但冬藏也不是说冬天什么运动也不能做,俗语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使身体微有汗出,保持身体经络的畅通,使气血静而不止,阴阳更加调和,避免因闭藏少动而出现疲乏懒散、无力昏沉等症状。
但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度是什么呢?
就是“无扰乎阳”。对于洗凉水澡、冬泳这类自我挑战的活动,一般人还是不要参与的好。冬季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后身体大汗淋漓而受风寒,因出大汗时毛孔开泄,寒邪可长驱直入,损伤阳气,喜欢在冬季泡温泉蒸桑拿的人们,也要适度,防止腠理疏松寒邪直入。
惜精养神
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闭藏”,具体说,咱老年朋友到了冬天要少说话,少操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难得糊涂”都是可以的,要使内心静如止水,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因七情伤身。
另外,冬季看到万物凋零、一派凄凉,有些老年朋友容易触景生情,情绪低落,甚至担忧紧张、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季心理流感。对于这类人,最好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