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回归逍遥的畅游
(2016-08-07 14:58: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水流云在 |
《大鱼·海棠》:回归逍遥的畅游
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畅游,或许是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梦想。而现实生活为每个人划定了规范和限制,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必然背负责任和使命,我们的生命有长有短,我们的作为有对有错,当我们心甘情愿为家庭、为社会奉献并承担自己的职责时,便选择了社会要求我们做的,而把畅游的梦想深藏在心底。
然而,从进入《大鱼·海棠》电影放映厅那一刻,我放松了心情,随着唯美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随着海的波涛任意飘荡,随着主人公跌荡起伏的命运在时空中穿梭、畅游。
《大鱼·海棠》讲述一个单纯的故事,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在十六岁的时候,通过海天之门到人间巡视她掌管的自然,却在返回途中被渔网困住,少年鲲救了她,却被旋涡卷入了海底,失去了他最宝贵的生命。椿不肯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去灵婆那里用自己一半寿命换回了鲲的灵魂,故事中,椿必须小心地将这条小鱼抚养长大,并送回人间,才能挽回鲲的生命。然而这样做却违反了神界的天条,给椿的家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或许,年轻的观众看到的是爱情,纯洁而义无反顾的爱,无论你爱不爱我,甚至无论你将来会不会记得我,今生,我都将为你奉献一切,成全你的一切。椿这样对鲲,湫也这样对椿,椿对鲲说:“我要把命还给你,就是真的把命还给你,不惜任何代价都要还给你。”湫对椿说“我要成全你,即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全你的爱情,我也要成全你。”我们无法不为这份凄美而绝决爱情所感动,如《乐府诗集·上邪》当中的绝唱:“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除非山没有起伏,除非江水枯竭,除非冬天打雷,夏天暴雪,除非天地合在一起,我都不会放弃对你的爱。
或许老年的观众看到的是生命的长与短,对与错,因为养大了鲲的灵魂,神界灾难重重,乃至天崩地裂,海水倒灌,乃至全家族面临灭顶之灾。可是在整个家族对椿和湫发难的时候,只有堪破生死的“爷爷”是支持他们的,并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椿和湫的坚守。
回到《庄子南华经》的大背景当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是《逍遥游》的开头,庄子要告诉我们的是,鲲再大,毕竟是有边界的,毕竟是要有所待,只有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去除自我与外物的界限,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不只是大小,还有长短,《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大鱼海棠》中灵婆说,“年轻人拿自己的生命当路边的石,头说扔就扔,上年纪的人却想方设法多活一天。”然而生命的长短从来都是相对的,苏轼的《前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从变者的角度看,整个天地都只是一瞬间,如果从不变者的角度天,万物和我们的生命都是无尽地长久。古往今来,我们也看到太多人为仁和义付出生命。椿和湫也是,他们认定了善的事,又何必在乎此生的长短?
不仅是小大之辨和长短之辨,《大鱼海棠》其实探讨的是对错之辨。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什么,即使全界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在《大鱼海棠》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只要你的心是善的,对与错是别人的事。”其实,对、错本就是相对的,在这一面看是对的,在另一面看可能就是错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守住“对”,只能守住善。
椿掌管海棠花,代表生长和生命;湫掌管风,代表自由和任性;鲲的魂是一条鱼,喻示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条鱼,既然对错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就只有一心向善了。当椿用自己的生命换得海棠树的喷发,怒放的鲜红压倒恐怖的狂澜;当湫燃烧了自己的身体,送椿与鲲一起回到人间的时候,我们看到,爱情的力量会战胜一切。是的,爱情,是我们生命之树绽放的花朵,它千姿百态的美丽和芬芳,也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无价的珍宝。
影片最后定格在茫茫海天之间,犹如混沌初开,男人醒来,看到赤祼的女人,微笑着伸出了手……这是生命的轮回,人类仿佛回到初始的时空,这种男人和女人赤祼的面对,预示着一切将重新将开始,新的生命又将在男人女人的爱情中诞生。
好唯美的一次畅游,让心灵做了一次回归之旅,或许,对大与小,对长与短,甚至是世俗中的对与错,我们可以看得淡些了吧,还是好好地呵护我们的爱情,好好呵护我们生命中灵性的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