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一味药
(2016-06-16 21:52:14)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更漏子·张翕
昼知长,花影淡。青果枝头碧瞰。
蝉竟起,笛声残,婷婷菡萏尖。
黄昏暗,跳珠滥,窗外雨飘如烟。
风刚起,虹现前,夏凉夜好眠。
夏至养生,《健康之家》提醒老年朋友
——睡好觉。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北京东方医院郭蓉娟院长引用清代养生家李渔的说法:“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告诉我们睡眠在养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中老年人而言,熟睡可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二:什么时候入睡?
古人讲天人合一是很简单的,关于睡眠,无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灵枢·口问》则详细解答了人为什么要夜间睡觉的道理:“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一日之中白天属阳,夜晚属阴,睡眠与卫气行走有关,卫气日间行于阳则寤(醒),夜间入于阴则寐(睡眠)。
北京东方医院张允岭院长说,”最美的风景是心情,而睡眠是保证好心情最重要的因素。“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曲线,但既然是人,那就是是昼出夜伏,就要符合正常的睡眠规律,而睡“子午觉”,可以提高我们的休息质量。
“子午觉”分为“子觉”和“午觉”。子时指23点到凌晨1点两个小时。午时指11点至13点。中医学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张院长建议老年朋友最好是晚上9:00入睡,最迟在晚上10点——11点之前入睡,这样才能保证在子时达到深睡眠,就能很好地恢复体力。
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中医认为: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护胆的最佳时间。人如果长时间过子时(23点-1点)不睡,就会伤胆伤肝,引起肝虚初期,造成肝血不足,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从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肾衰竭、不孕不育等疾病。
三:夏季怎么睡觉?
夏季,夜间气温、湿度相对较高,睡眠质量会受到一些影响。一旦睡不好,不仅腰酸背痛加头疼,白天工作也会显得乏力。
夏季睡眠一定不要入睡后还开着风扇。入睡后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抵抗力减弱,整夜开着电风扇吹风睡觉,极易受凉,引起感冒。人体的腹部和胸部皮肤温度几乎固定不变,因此,常有人因胸腹保暖不够,导致受凉发生腹痛腹泻。所以,无论天气多热,都应在胸部和腹部盖上被子或毯子,以免受凉而生病。
四:你会起床吗?
明初养生大家冷谦在《修龄要旨》教我们如何起床:“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披衣起坐,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呬、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
小编帮您解读一下:睡醒以后,先不要睁眼,更不要动,让自己的心清明起来,然后把两手心搓热,用手心的热气熨眼十几次,然后闭着眼睛左、左旋转九圈,闭一小会儿,突然猛地睁开双眼,这是除风袪火的好方法。然后,披上衣服坐起来后,专心叩齿,再鸣天鼓,双手捂紧双耳,用食指和中指弹后脑,慢慢按照呵、呼、呬、吹、嘘、嘻六字诀,呼出一夜的浊气。最后是慢慢地梳头,洗脸,享用早餐。
五:失眠怎么办?
失眠有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急性失眠,指一个月之内的失眠,生活中一些环境因素导致睡不好觉,这是可以很快治愈,不用太紧张;亚急性失眠,持续时间有一个月到半年,要重视,通过身心调理,都可以比较容易的治愈;慢性失眠,指超过六个月以上的失眠,只有长期失眠才能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东方医院郭蓉娟院长反复强调“睡眠是一味药”,人体有很强大的调节功能,她希望我们建立信心,即使是慢性失眠,也可以通过针灸,按摩,膏方,拨罐,推拿等方法治好。
睡眠质量好不好,除时间长短因素外,关键在于睡眠程度的深浅以及醒后的感觉。醒后疲乏消失,全身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神焕发,说明睡眠质量好。如果睡眠程度很浅或睡眠中途被惊醒,那么即使睡眠时间很长,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起床后仍感到头昏脑涨、疲乏无力。因而我们醒来的时间也很重要,张允岭院长告诉我们,在浅睡眠时间被叫醒,哪怕少睡几个小时,也比慢动眼时被叫醒睡眠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