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心阳为本
(2015-05-12 21:11:12)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立夏养生:心阳为本
心通夏气阳为本,
勿躁稍安静自凉。
子午当眠心肾聚,
清粥淡饮入神乡。
冰箱食物别急用,
冷气空调莫太强。
消暑热茶温水澡,
闲时漫步槐花香。
《健康之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诗之立夏
“生如夏花之绚烂。”夏花,在泰戈尔的笔下是生命的象征,是繁茂,是丰满,是静谧,是生命处于旺盛而强健的状态。然而并非夏季生命的旺盛,我们的养生就可以肆意妄为,立夏之初,一起来了解夏季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
传统中医告诉我们,夏天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从立夏开始养”心”,才是夏之养生之本。
先来认识中医中的心,中医典籍《医学源流论》告诉我们:“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相当于人体中的太阳,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我们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和心阳的作用分不开。
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再看看西医的研究,西医认为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萎靡不振、郁郁寡欢都是心阳不足的表现,夏季养生的首要目的,就是养护好心阳。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调节,有利于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安然度过夏天。
夏季养心七法
一:重视静养 戒怒戒躁
心平气和,气定神闲。首先要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夏季适宜做偏静的活动,如写字、绘画、读书、下棋、钓鱼、种花等。
二:晚睡早起 睡好午觉
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特别要注意睡好“子午觉”,适当午睡,有利于心肾相交,帮我们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
三:饮食清淡 喝粥为佳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荷叶粥、绿豆粥、红豆粥、莲子粥、银耳粥、桃花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四:运动适度 不可过量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越来越容易出汗了,“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盐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习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五:少吹空调 开窗通风
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接下来就要开始预防空调病了。因为天气一热大家都习惯了打开空调,这样的话空气流动就差了,而且如果在打空调时不慎睡着了,还有可能因为冷而发生感冒,所以老年朋友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家里也尽可能少开空调,不要以冷制热,而是以热除热,比如喝热茶、洗热水澡,热水泡脚,或者用传统的风扇纳凉。
六:不吃冷饮 避免寒凉
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七:游乐清幽 不必远涉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该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当太阳下山之后,可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劳。
而立夏毕竟才是夏天的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关注天气的变化,把养生的重心关注于心以及与心有关的经络、脏腑,为安然度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