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祈福鲁甸,祈福巧家

(2014-08-05 17:14:29)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水流云在

祈福鲁甸,祈福巧家

 

听到鲁甸这个地名,心里一惊,好象去过这地方,记忆却模糊。慢慢想起来了,在那个雨水很大的夏天,曾与鲁甸有过一次邂逅,那是缘于“书香两岸”到与鲁甸县一江之隔的巧家县送书和采访。

甸这个字,字典上解释是郊外的田野,而在我旅行和采访的经验中,叫“甸”的地方一般都是一块平地,而且海拨会比较高。比如高山草甸,海拨高到只能长草,不大长树的地方。

鲁甸也是如此,县城的海拨尚有1917米,很多地方的海拨都在3000米以上。不要以为鲁甸是个荒凉的高山草甸,恰恰相反,这一带是古代朱提(音殊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鲁甸境内有朱提山,以“产银多而美”而闻名,称朱提银。这旦盛产铜、金、银,两千年前就鼎盛一时,曾经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

2012年,我们“书香两岸”送书下乡是在巧家县的白鹤滩镇杨家湾小学,车子在泥泞中在江边的土路上攀爬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到云端上的小学校——一个223个孩子的乡村完小,抬眼望去,山仍然深藏云端;低头俯看,金沙江已经犹如脚下一条弯曲的细线。半山腰的气候不冷不热,而教室里的孩子却是穿什么的都有住山巅的孩子穿羽绒服、毛衣来上学,住山脚的孩子光着脚,只穿小背心——。很多孩子每天要走四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活动之后,我们顺道采访小河镇的苗乡花山节,因为雨水冲断了山路,我们冒雨爬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苗家人年年过花乡节的“马安村”,对我们来说山高路险,却是方圆几十公里苗家人年年聚集,过他们最盛大节目的村庄。拦路酒必须得喝,不光是难抵苗家人的热情,就这高寒潮湿的空气,没有辣酒怕是也无法抵挡。而最惊险的是从小河外镇通往昭通的一段路程。

小河镇在巧家县的东北部,与鲁甸毗邻,只隔着一条牛拦江,高山深峡,汽车一直在金沙江的支流牛拦江边的悬崖上盘旋。实际上,离开小河镇我们就走到鲁甸县的地界了。

天黑得象被一口大锅覆盖,雨时急进缓,即使缓的时候,我们也不敢打盹,因为开着开着眼前会不时突然出现大大小小的落石,一侧是陡峭的高山,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稍不留神就可能灰飞烟灭。司机老陈把车开得很飞快,因为“越慢越容易遇到落石和泥石流。”翻过了几座山之后,海拨应该很高,因为我们都觉得空气冷嗖嗖的。正当大家为视线变好而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突然,前面一辆斜着的大卡车拦住了去路。

道路中间有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沟,深不见底,卡车的一个轮子陷在了沟里,动弹不得。卡车上装了很多货物,车身高高地,歪在道路的中间。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悬崖。黑呼呼的,看不见下面有多深,至少有三百米以上了,卡车向外边歪着。我们都无奈地下了车,在悬岸边发呆。看来只有在深山里过夜了,我盘算着,后备箱的东西可以挪一挪,移一个人过去,三个人坐在后座上可以勉强打个盹。

然而,老陈真是好样的,他不惜自己涉险,从卡车与悬崖边的缝隙中把车开了过来,这中间命悬一线的惊险就不说了,只记得鲁甸的路上到处是滚石,山极高极险,更险的是山体非常脆弱,一路上到处是落石,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泥石流遗迹。

第二天,手机报上就出现了白鹤滩6月28日6:14发生泥石流、约四十人失踪的消息。这正是我们前一天的夜里走过的地方。

这是我与鲁甸擦肩而过的全部记忆了。惊险当中,我甚至没有看清它的美,却在两年后听到地震的消息。

这些大山深谷象极一位老人脸上的皱纹,人们就在这层层的皱纹中繁衍生息,可这老人不时打个喷嚏,皱纹中生存的那些芸芸众生又当如何?——处于断裂带的鲁甸,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性强烈地震,近年来就已经多次的致命伤害:2003年的11月15日发生的5.1级、11月26日发生的5.0级和2004年8月10日发生的5.6级地震。

在大自然的震怒面前,人真的很无能为力,在关注和悲痛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如画的美丽山水当中,那些曾经给我们无私的帮助,给我们灿烂的笑容的地方,为什么如今正遭受灾难?

和玉树一样,鲁甸(以鲁甸为核心的昭通地区)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这些天我一直在问,远方的灾难到底在启发我什么?不经意间,这美丽的地方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过温暖的记忆,有过生死的磨励,它给了我最美的记忆,为什么却要遭受如此灾难?

鲁甸,你要用灾难呈现给世人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用如此悲惨的方式?我们不能不承认,人与人确实生活在不同的境遇当中,和那些需要走四个小时才能上学的孩子相比,城市里家长会为孩子所在的学校租房,孩子考到哪儿,全家住到哪儿;和那些因为有客人来,午餐增加一个肉菜的山村孩子的欢乐来说,城里的孩子会为一碗红烧肉而哭闹——

我突然发现,我们努力去营造的种种精致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生活的舒适与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个更重要?甚至我们需要再反问自己一次,生活中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假如今天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最想做的是什么?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开始计较自己在看微信,在电脑上闲逛时耽搁的时间了;我开始后悔早上为一点小事训斥孩子了。生活中有些事是属于“天”的,象这地震、泥石流,人是无能力为的;生活中有些事是属于“他人”的,象抢险救人,灾后重建,远方的我也无能为力;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至少,用好自己的时间,给周围的人一个微笑——

是的,请让我给你一个微笑,微笑在背后,是我的感恩、包容与牵挂。今天能做好自己,也是对灾区最大的帮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初秋雨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