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编剧的老精神——观《香莲案》

(2013-10-30 23:54:01)
标签:

文化

分类: 第三只耳朵

新编剧的老精神——观《香莲案》

 

去看《香莲案》那天,下午先在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看演出,结束后,为采访放走了班车,从大剧院出来,我便后悔不叠。秋雨已经下了许久,天也渐渐暗下来,风特别大,夹着冷雨,真有些刺骨。我搂紧了采访机冲到雨中,却真不知到哪里能打到出租车,只好无目的的在雨中奔跑,任雨水打湿了单薄的衣衫。

不料出了大剧院没多远,就看到了好长一排的出租车。真是救命车啊,我忙冲了过去。不料第一辆车的司机却看了看我,说:“你打下一辆吧!”

我颇为奇怪,好在后面的一辆车让我上了。一上车,我便提要求:“麻烦您开会儿暖风吧,太冷了。”司机开了暖风,有些紧张地地说:“这边都是新修的,我也不熟悉,咱们得找到高架路的路口。”

司机带着我左转右转,终于上了高架路,看他松了口气的样子,我问:“你们是一个车队吗?”

“是啊,是公司让我们轮流到这儿值班的,这地方离济南西站还有三、四里,看完戏的人根本打不到车。”

“噢,真是谢谢你们!”我身上开始温暖起来,不禁问道:“刚才前面那辆车的司机为什么不载我呢?”

“他可能等人吧!”

“等人?”

见我还是不明白,这位司机说道:“我们公司向社会承诺,遇到老弱病残免费。前面那个老司机,每次都等免费坐车的人才载的。”

我还开个玩笑说,“要不是您肯让我上车,我今天也快残了。”

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下午就到这边来了,等了好几个小时,天也快黑了,他是照顾我家里孩子小,让我先拉上人走的。”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济南人太让人温暖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今天要说的是天津京剧院排演的《香莲案》。

车子很快把我载到济南铁路文化宫大剧院门口。雨还在下,浑身都被秋雨打湿,在就近的小店喝了碗酸辣汤,还是冷。离开演还有一个小时,我闯进了剧院后台开始采访。一进贵宾室,扑面而来的是温暖和明亮。编剧刘连群老师正吃盒饭,我一问,顺手盖上了盒盖,“我是编刘连群剧,咱们到宾贵室聊。”

当时我还并不知道他就是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戏曲研究所名誉所长,更不知他的剧评和理论在京剧界响当当。

刘老师一口天津味的普通话,让我倍感亲切,他平和地阐述三句话种:“让古老的故事多一种解说;让程派艺术多一出新戏;愿京剧舞台多一部剧目(谦虚,应该是经典)。”

秦香莲的故事已经是京剧舞台上的经典了,刘连群却找到了深入挖掘的突破口,在以往的舞台上,秦香莲只是个受害者,被遗弃的怨妇,被救助的对相,谁会关注她的内心世界呢?刘老师说他发现了更深刻的内涵――人在诱惑与苦难面前该如何选择。陈世美倒在了诱惑下,秦香莲则在苦难中彰显出高贵的人格。程派的风格又特别适合塑造秦香莲这样外柔内刚的悲剧形象。

话说采访的时候,贵宾室里人来人往,张津口音的问候往来不绝,而且一张口绝对是声音洪亮。天津人的热情与随性无时无刻显出一种温暖。期间一位西装格履,印堂很宽大的先生给我倒了一杯热水,后来刘老师有事离开,我与这位先生闲聊,他居然大谈《香莲案》赴台湾演出时受欢迎的情景,绘声绘色,我本不奇怪,天津人多半健谈,爱说,临走给张名片我才知道,他居然是音乐设计及乐队指挥李凤阁先生!

至于导演,外请的山东京剧院资深导演白云明,一张口就更亲切了,“我的姐姐在天津京剧院,大家管我喊三舅,我导演这个戏,那是回家了。”

凡事同合力完成,我一直在想,这大家庭一样的剧团,会把一个经典传统戏演绎成什么样子?

《香莲案》算是故事新编,把传统故事的重心从包拯不畏权贵、伸张正义转移到秦香莲的高尚和陈世美的堕落上,对二人的内心世界乃至人生轨迹作了更加深入的探寻和刻画。随着陈世美人格蜕变和堕落的过程,秦香莲人格魅力逐渐彰显。开始求见陈世美,一味退让,自守清贫,也不要“卖夫钱”,然而陈世美自私至极,竟丧尽天良派心腹韩琪去杀母子三人。韩琪不肯滥杀无辜,又不能不守信义,毅然自决,激起了秦香莲反抗的意志。然而面对包拯宁可丢官不放奷佞的浩然正气时,秦香莲一句话赚掉全场眼泪,她说:“我不告了,宁可自家受委曲,不愿百姓失好官!”也正是如此深明大义的弱女子之言,激发包拯先铡陈世美,后去面君的这件千古义事才更加合情合理。

喜欢《香莲案》,第一个原因无疑是剧本好,全新的角度挖掘人物的心灵深入,使之更深刻地展现人性之美,更具有现代意义。

第二个原因,是《香莲案》的创新,没有离开京剧的传统表现力。这次采访文化奖的演出,最大的特点是导演跨界,舞剧的、话剧的、甚至戏剧学院教授,带给观众的的确是美仑美奂的舞台表现。可是,难免会让人有点担心,艺术的借鉴到一定程度,会分不出个性,千篇一律的光鲜、亮丽。而《香莲案》的导演,虽说也是外请的“三舅”,却是不折不扣的京剧导演,只在京剧形式本身下功夫。于是,就有了程派艺术的这一“老树新枝”。该剧创造性地把张派“秦香莲”改为程派“秦香莲”,也更好地展现了程派幽咽婉转、外柔内刚的艺术风格,发挥了程派擅演悲剧的艺术优长。

说到底,《香莲案》做到了既好看,感人,又不改京剧味儿。戏剧的改革与创新,的确是个时代的难题,我倾向改革要慎重,尤其京剧这样流传几百年的古老的艺术形式,祖先一代代艺术家倾其毕生探寻、打磨,流传下的绝活儿,不要轻易丢弃,舞台固然要追求五彩斑斓,然而真正的艺术魅力却是在向内寻找,向京剧本身寻找,向塑造人物内在形象寻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