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回乡记之三

(2013-07-30 08:28:26)
标签:

文化

分类: 亲子趣事

亲子回乡记之三

 

720日(星期六)晴

为了看蝉蜕壳,我和兜兜几乎一夜没睡,一早上兜兜二姨小娟打来电话,终于可以去看联合拖拉机收割向日葵的过程。我兴冲冲带着兜兜看,顺路把姥姥带到超市,住了好几天了,姥姥又发现许多可以为小峰家里添补的东西。

我和兜兜走过泥泞的小路,经常到乡村生活,兜兜已经对走泥泞的道路比较适应了,到向日葵地边的时候,两台联合收割机已经在地里走来走去,它们连杆带盘吞下所有的向日葵,走上半圈,叶出来的就是瓜子了。

小彦公公在那里指挥,看起来温和而能干的人,也不显老,兜兜和我一样很自然地和大伯伯聊天,居然说大伯好象比妈妈还年轻。联合收割机是雇的,而五台拖拉机是请来亲戚帮忙,兜兜二姨夫人高马大,帮亲家干活更不惜力。一百亩向日葵,顺利的话一天就能收完,拖拉机就是帮着把瓜子送到一个场院晾晒。

看着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在田野上奔驰,真过瘾。小彦婆家所在的村子离县城近,到处都是工厂,大部分地已经成了高大的厂房,只有小彦婆家包的一百亩了,他们包了十五年,今年是第九年了,播种、施肥、打药、收割,全都是请人机械化操作,种一百亩地,其实只是决定种什么和管理。

为了搭拖拉机过那段泥路,更为了座在盛满瓜子的拖拉机上过把瘾,我们等二姨夫的拖拉机装满了才坐在瓜子上颠出来。

中午回来,二舅妈包了饺子,下午便什么事也不做,专补前一夜没睡成的觉了。晚上和兜兜的小菲姐姐去沙河边走了走,吃饭时大舅舅小奎来了,又带兜兜捉了两个幼蝉,继续观察它们的成长。吃完饭已经1000了,虽然睡了两个下午,还是困,但我坚持陪兜兜读完当天的《孝经》功课,赶紧睡了。

 

721日(星期日)

计划中所有要看的人,要去的地方都已经看完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跟着二舅妈到地里干农活。现在听说二舅妈要到地里给棉花掐尖,我和兜兜准备跟舅妈一起去地里干活。我学掐尖儿,兜兜学锄草。虽然可能帮的忙比捣的乱还多,毕竟是乡村生活的体验。

昨晚小奎特意来请我们中午去吃饭。小奎舅舅家居然养了八条狗,臭兜兜怕的要命,竟然需要我背着走过满是狗狗的院子。姥姥热心,执意要给我们在北京郊区大兴县的兜老爷家买麦种。之前说过,我一直家注重带孩子回到乡村生活,平时到大兴大爷家开车只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所以周末常常走动。只是大兴的生活已经跟城市没有太大区别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回枣强。大兴家的麦子没有枣强好吃,是因为种子不好,姥姥便蒙生了买种子的想法。种子买来了,没有筛过,看起来很不齐,且杂质很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麦种,姥姥看不出门了道,只觉得没筛过不好看,非要自己簸,舅妈得到地里干活,我们便把姥姥一个人留在院子里簸麦种。回来我们才知道,她还是把兰芬请了来帮的忙。(补充后话,麦种到了大兴老爷家,内行人看了说麦种很好,至于筛麦种,老爷说十分钟就能筛完,根本不用姥姥那么费劲儿。)

下午睡了个大午觉,兜兜喜欢的小菲姐姐终于有空了,小菲在县里的幼儿园做老师,每周只有一天休息。两个人到沙河树木去玩,我则继续跟二嫂到地里干活。二嫂掐棉花尖,我锄草。上午兜兜锄了一行,我先帮她再理一遍,虽然小锄头很好使,草也没多高,可真锄起来还是觉得非常累,一会儿腰就酸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太阳的余热还烧烤着大地,汗水开始滴落在田陇里。

二嫂家共有十一亩地,分别种上棉花、玉米、小麦,收成好一亩地一年能落下一千七、八百块钱,从播种、间苗、打药、除草到收割、储藏,每天都有农活,我们上午干了两个小时,下午干了两个小时,也只完成这块三亩地的十分之一。一行没干完,我的嗓子就已经开始冒烟了,虽然从小在农村滚,虽然有过几年野外生存的经历,我仍然需要不断鼓励自己坚持。而今老家男人多半外出务工,下一代也都在求学,或者学成在外工作,地里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妇女。或许,农业的机械化在不久的将来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晚饭过后,兜兜自己说了句,我先回屋了。我还和二哥二嫂聊了一会儿,等我回到我们住的房间,兜兜已经自己睡着了。平时在家里,要睡觉都要拉上姥姥和妈妈,她现在居然自己不声不响先睡了。

天空忽然升起一轮明月,不知不觉,来时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了美丽的圆盘,今天是六月十四了,阴了几天的夜空,终于又明朗起来。

 

722日(星期一)

我们上午带兜二姨去了下冀州古城,因竹林七贤山涛之缘而建的竹林寺早已没有踪迹,悬空岛上的竹林寺是二十多年前重修的,十八层地狱的设计逼真而令人生畏,因为带着老人孩子,没能细细探访,未及深入了解冀州的文化底蕴,只记得网上说冀州是全国网购图书最多的县。

中午照例是长长的午睡,五点多还是跟着二舅妈下地,天空飘着小雨,地下却还是蒸笼一般的热,我和兜兜跟着二舅妈继续在地里挥汗如雨,反而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短短一个星期,已经适应了乡村的生活,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黄帝内经》说夏日应晚睡早起,在老家,已经把它推进到极致,这是因为中午太热,不能下地,只能赶早走赶晚地干活。一般晚上1200多才睡,早上400钟就起床了,中午则从100睡到500。老家夏天的睡眠已经分成了两半,中午的午觉几乎和夜里睡的一样长了。有趣的是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睡眠规律,反而觉得身体很舒服。

唯一不太习惯的是,500下地,700多,800点钟才从地里回来,再做饭,晚饭一般都在900点以后了,我们便在下地之前先吃些东西。又成一天四顿饭了,兜兜在一个星期就长了两公斤,回家还得减肥。

 

723日(星期二)

又是周二车限号,我们只好午后再走,回去先顺路把麦种给大兴老爷家送去。800以后才能进五环。也好,还能再到地里干半天活。

 

乡村生活是如此简单而自然,我总是乐此不疲。对孩子,我相信有更大的意义。

我并不在意孩子回到乡村认识了什么五谷菜蔬,这很有趣,但还不是最重要的;我也不指望我们真能帮老家的人干什么农活,这只是个态度,却渗透给孩子生活的理念。老家的人对我们总是极尽照顾,我却愿意和他们融为一体,愿意兜兜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在乡村生活中,孩子对土地的亲近,对环境的的适应能力,耐力、毅力、自制力都会得到锻炼,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她对生活真正的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