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蒋勋说红楼梦》的优先约会

(2012-06-11 15:13:19)
标签:

文化

分类: 乐享书香

因为习惯了《弟子规》的阅读方式“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前头一本书没读完,就暂时不开始读下一本,结果,这几天,收到好几位朋友寄来的书,一直未来得及细读——抱歉之至,没办法,《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第八辑一块儿到了,这是我读了两年的书,总得先读完吧?

都要怪蒋勋,《蒋勋说红楼梦》明明早就讲完了,偏偏不肯一次出齐,总要隔些日子出一本,害得人一直在追。最后,读《蒋勋说红楼梦》竟变成了象是谈恋爱,《蒋勋说红楼梦》一直占主动,读者倒占了被动,出一本追着读一本,读了一本,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下一本。还得时不时到网上书店逛着,寻寻觅觅的,一旦出现在它的行踪,就狂追不止。前段时间,好久没有《蒋勋说红楼梦》的消息,我几乎要忘记他了,他却突然又跳了出来――前几天发现了第七辑和第八辑,第八辑是最后一辑,得快快抓过来,让我好好端详端详,看完了也就罢了,仿佛这场读者与书的恋爱终于要告一个段落了。

第一次邂逅《蒋勋说红楼梦》,大约是2010年10月,当然,从中学时代开始,《红楼梦》一直是梦中情人,那些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读,正象它的不同侧面,时不时冒出来,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而蒋勋老师,早就听说的台湾知名文化人,他的解读,自然是第一时间订购。没想到,居然又一见钟情。

还记得读第一辑时的欣喜,“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有了这一句的提纲契领,我跟着蒋勋老师在《红楼梦》里修行。

在一辑一辑的解读中,我慢慢分享蒋勋老师对青春、对美、对人性、对智慧、对生命状态的透彻认识。

在阅读《蒋勋说红楼梦》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悲悯、同情、宽容、通达、坚持、谦卑、救赎、无分别、净化的修行过程。

蒋勋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不仅引领读者去认识这些隐藏在文学背后的生命状态、情感,而且引导读者从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美,体验美的力量。“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蒋勋老师以慈悲做为生命的底色,以美为救赎。

台湾最喜欢的几位大家,居然都是学美术出身:刘墉、席慕容,还有蒋勋,或许由此见美之于生命的意义。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有一颗柔软的心。有美的感悟力,便可于细微处发现生命的光芒;有一颗柔软的心,便可于细微处体谅他人的心境。

今天终于把第八辑读完了,真想对蒋勋老师说声谢谢!或许,这一辑一辑慢慢出版,也是一种修行,让我们慢读,因为蒋勋老师说过:“我一直在《红楼梦》里面修行。真希望,就这样和大家一起读着《红楼梦》慢慢变老。”

或许,他本来就是希望这个阅读的时间变得长一些,让籍着慈悲与美的阅读成为读者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

听说林青霞每周从香港飞到台湾,专门去听蒋勋老师的一堂“说《红楼梦》”的课,因为听了蒋勋老师的课,令林青霞“安定”。我们一本一本追着读,亦算是各得其所了。

忍不住把大陆简体版一至八辑的出版时间列出来,好象是对自己阅读历程的一个总结,抑或是对一场恋爱的总结。不是从此分手,而是从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长达两年的阅读中,(当然,期间,还分享了《蒋勋说唐诗》、《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宋词》及蒋老师解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书的阅读),热爱这些文字的读者便渐渐与《红楼梦》,与蒋勋老师融为一体。

2012年5月 第八辑

2012年3月 第七辑

2012年12月 第六辑

2011年8月 第五辑

2011年5月 第四辑

2011年3月 第三辑

2010年10月 第二辑

2010年9月 第一辑

完成了与《蒋勋说红楼梦》八辑的约会,生命中多了些许的柔软,些许的细腻,些许的关怀。这就够了,生活还在继续,修行是一生的功课。诚如蒋勋老师说的:“《红楼梦》这本书读到某一阶段,你会希望走进人间,在六合夜市、官场、商场……进入滚滚红尘,,你将会更懂《红楼梦》。所以《红楼梦》的结局不在小说里,它的结局是在现实的人生里,因为曹雪芹经历过现实人生的起伏跌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