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兜兜也不让梨

(2012-04-23 09:44:11)
标签:

文化

分类: 亲子趣事

 

近来网上疯转一个小学的试卷--融四岁,能让梨。如果你是孔融,你会让梨吗?

一位说实话的小学生答:不让梨。被老师划了大红X

 这X当然应该打,从家长到学校,我们已经忘记了送孩子上学首先要学的是什么! 拜托,孩子首先应该接受的是道德教育,然后才是知识。当然,要让的,不仅仅是梨。要让的,也并非一定是梨。

 

吃早饭的时候,削好的苹果放在盘子里,我这当妈妈的自然地捡那些不大规整的苹果块儿吃,让兜兜吃最好的。兜兜姥姥批评妈妈:“正好反了,应该让妈妈吃好的,孩子吃差的。那孩子才能培养好。”我反省,姥姥说的有道理,细节上我做得不够好。

 

 

想起兜兜小时候的一段旧事。兜兜应该还不到四岁,一天,兜兜和姥姥妈妈三个人吃梨,姥姥突然冒出一句:“兜兜,应该把大的给哥哥,你吃小的。”兜看着姥姥,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姥姥很是郁闷,我则在一旁笑喷了。

小哥哥平时又不和兜兜生活在一起,突然让兜兜把大的给他,而且此时哥哥也不在身边,让三、四岁的孩子完全摸不着头脑,不哭才怪。再说了,孔融让梨,得以流传,是因其道德典范,如果没有情境和前因后果,岂不成了教条。

其实,兜兜在这个问题上从来都很疼姥姥,每次吃东西,我们自然地让老人家先吃,让老人家吃最好的,早就是兜兜心理上的习惯。

第二天吃草莓,姥姥在忙别的事,因为想让兜兜按时睡觉,我说,咱们先吃吧,给姥姥留几颗就行了。等姥姥过来吃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兜兜给姥姥留下的全是最大最好的。我以为对兜兜来说,这就够了,不需要非得让“梨!”

 

教育其实是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积累起来的。做妈妈、爸爸的,所有的生活细节做好了,孩子自然以为表率,大人自己做不好,要求孩子也是枉然。因而,教育者更应该把劲儿用在自身修养的培养上。

只是,可能自己是35岁才有的兜兜,容易在不经意间宠惯孩子。遇到什么事情,往往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孩子,这是自然之情,在教育上却需要不断反省。--的确,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第一位的,要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家庭中遇事要以老人为第一位,要让孩子学会照顾比自己更需要照顾的人。

 

 

这些年,总有人翻出“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来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其实很多人的理解都错了。

儒家讲“为”是修为,修养,是说一个人不提高自己的修养,那么天地不容的!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反之, 现实中亦有多少的贪官污吏,就是因为没有修己而被天诛地灭,其实不是法律制裁了他,而是天理,执法者不过是依照天理行事罢了。

佛教的观点是:人若不为自己、只为他人,那天地对你就不存在了,你就不受天地的束缚,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道家的观点则是“天人合一”,人本来就是天、地的一部分,人为自己,本来就是顺应天地之道,反之,顺应天地之道,便自然是“为己”。而为了侵害、伤害其他生灵的行为,便已经不是“为己”了。

我常对兜兜说,“你小的时候,妈妈、爸爸和姥姥都照顾你,现在姥姥年纪大了,我们需要照顾她,等你再长大了,也会有自己的宝宝,你也会照顾你的宝宝,而那时,妈妈、爸爸也会老,也需要你的照顾。”这观点已经深藏在兜兜的心中了,其实这正是符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

 

 

再回到孔融的问题上来。查阅了孔融的资料,发现他虽是孔门嫡传,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孔融为人处事上崇尚浮华、随意,常常依仗自己的聪明持才傲物,口无遮拦,甚至狂放傲慢、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孔融留下的文字亦有褒贬,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在对他作出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却是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真可谓文如其人。

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原来孔融并非一生以谦躬行事,恰恰相反。《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孔融骄傲狂妄、目空一切的态度屡屡激怒曹操,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只可惜后人一般都不提这后半段,否则“融四岁,能让梨” 的美德似乎也打了问号。

孔融让梨当然值得提倡,教育孩子与家人、与朋友甚至与陌生人和谐相处,很多时候,“让”这种中国传统的美德可以带给大家和谐。然而“谦虚礼让”也需视具体的时间、空间来看,大可不必非“梨”不让,或者因不让“梨”而大惊小怪。

 

 

还有一个故事。兜兜小时候,有郭阿姨帮我们带她,阿姨每天晚上给姥姥打一大盆水泡脚,偶尔阿姨休息的时候,才两岁的兜兜会提醒妈妈:“妈妈帮姥姥打洗脚水!”这是我家一个经典的故事。也是我一直感谢郭姐的典型例子。她帮我们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不需要说教,郭姐做了,孩子自然会学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