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坛小龙女――《无计花间住》随感

(2012-02-09 20:20:14)
标签:

文化

分类: 乐享书香

扬之水,在我看来就是金庸笔下的“小龙女”。当然,金庸的小龙女是武功高强,扬之水是文采超群。但论心性,论风格,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怎么讲的呢?小龙女武功高强,胜过各色武林泰斗,却不入任何帮派,率性而行。扬之水亦是如此,心性至纯至净,从无杂尘旁骛。

对了,扬之水是笔名,她的真名叫赵雅丽,以前在《读书》杂志作编辑的时候,常以各种各肃的笔名写评介文章,她起笔名的方式也有趣,信手翻开《诗经》,“碰到什么是什么”。“扬之水”这个名字也是这样得来的,“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自称如苏老泉读书甚迟的赵雅丽老师,却极投入,一任专注、清纯。老子曰:专气至柔,嗵婴儿呼?赵老师读书大约就是这种专气至柔的状态,总能浑然入于其境界。

三、四年前采访过赵老师,因为那本《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我简直对她钦佩到了极点,因为对书中的内容过于关注,竟未见性情,只眼中装满了无处不在的书,耳中灌满了唐宋元明清的各种名物考据。

近日诵读吟咏赵老师的新书《无计花间住》,算是知道了冷暖,认得了心肠。

 

“词在唐五代和北宋,多是遣兴的游戏笔墨。南宋以后,才逐渐做得认真起来。苏辛之开派,何常有意为之,不过逞心而吟,逞性而歌,全是性情语。”

 

“逞心而吟,逞性而歌,全是性情语。”我有点恍然大悟,既是对词,也是对赵老师。本以为自已性情疏放,不大喜词,确实又对苏、辛词爱不手,却原来爱的苏、辛的英雄气慨和豁达大度,而词,只是他们人品性情的外化,自然会爱屋及乌。

今日因着爱“扬之水”,便对《无计花间住》细细品读,竟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园的金银宝器,富贵娇奢,却原来掩不住儿女痴情。“扬之水”倒象是词坛大观园的“平儿”或“鸳鸯”,既不会高高在上地把园子里的宝物视同已有,却也如数家珍般细数这里的景致、珍玩、人物性情。

 

“咏物也是咏人,正不妨把所咏之物都看作爱欲的对象。爱欲的眼,看花开,是约略颦轻笑潜,看花落,点点也是离人泪。一切都可化作人生的聚散离合。更多的时候,并无情事,并无一个撩人情思的秋娘,只是由花开花落,雁去雁来,雨丝风片,微雪轻寒牵起的一种情欲。”

 

几句话,道尽词的秘密,道尽赵雅丽的性情,甚至不留痕迹地,也道尽了人生的秘密。

 

“作词,要转换角度。在词境里浸淫久了,或许会移了性情。然而文人终于有了一片纯情的天地,说它窄,它也窄,窄得只剩下了情。说它宽,它也宽,凡涉及情字的,皆可入于此。人生至极处,不是一个情么?在词的世界里,可以更深,更切,更精微地体味人生。”

 

扬之水评词,并不象“小学”作注,却总是把词中精微之处一笔点出,每每涉及词心、词眼,又往往投入其中,幻化成词的主人,或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或细说来历,通古博今。由不得人对她的渊博和才情感慨赞叹。

“‘墙外寻花路转’,我便墙外寻花,却终未能循径而入。”这便是扬之水的自谦了,他总是出入自如,既能深谙词心,又能深解词中名物,同时还可以跳得出词境,俯视仰望,皆得独到。

扬之水虽称词为“小道”,却恰恰显露了性情,一路写来,不自负,不清高,却也不媚俗,不委曲。她不必一一作注,待得有话要说的时候,却可以宏篇大论,反正一切随了性情。

只是,现今浮躁的生活里,可有几人能有这“小龙女”的至纯至真、至清至洁的性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