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完“兜兜”弹“哥哥”
(2011-03-13 07:48: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亲子趣事 |
早上带着兜兜在三角公园练习跳绳,新生的小草刚刚从枯黄的草垫里钻出新芽。我告诉兜儿小草发芽了就不能再踩踏了。兜儿突然说,妈妈,“我给唐诗改了一个字。”
“什么?”我第一感觉这小丫头真不知天高地厚。
应该是“北风卷地黄草折。”她认真地说着,“你看,这些枯草都是黄的呀!”
我心里一震,孩子观察的对呀。立刻表扬。“你说的很对。不过,”我居然有点忍不住想为岑参辩护。“岑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又冷又荒凉的边塞,当年他观察的枯草可能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回头再想这事,我还是觉得应该表扬孩子。其实,我遵循古法教孩子背诗,只是让她每天背一点,一般不太讲诗的意思,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只是在她问的时候做了简单的讲解。而她居然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孩子的潜力总是超出大人的想象,她才五岁多,这份独力的创造力应该好好保护才是。
想起几个兜兜语言方面的小故事。
去年刚开始弹钢琴的时候,“小汤”的第一首曲子是让孩子先弹四个四拍“多”,唱的时候发音就和兜兜的兜完全一样。小人儿很认真地弹了一遍,妈妈又让她再弹一遍,然后再弹一遍,三遍过后,她终于忍不住了,问,“该弹哥哥了吧?”
我立时笑喷了,难道她以为我一直让她弹自己吗?
见我笑,她还一脸的无辜,“我都弹了三遍兜了。”
每次家人说起这个笑话,兜兜都随着大家笑,她一点都不会觉得是在嘲笑她。
那年春节休假回奶奶家,她一岁零七个月,我教她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就吐葡萄皮儿。”奶奶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这个。”反正我闲着也没事,就一直教,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小人儿就能把这个绕口令说下来了,一边说一边点着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就吐、葡萄皮儿。”这事儿一直令我很得意。
还有就是“优优哦哦”。兜七、八个月刚学说话的时候,常会发出一些有趣的声音。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优优哦哦”。直到现在,哥哥每次见到妹妹,还是会说“优优哦哦”逗她。等兜兜会说话了,我问她,“优优哦哦”是什么意思呀?她开始不知怎么回答,有一次被我问急了,冲我一皱眉, “就是让你高兴的意思呗!” 那意思,怎么还问哪?
“优优哦哦”成了我们家的一个独特语言,当家人之间发生小争执的时候,兜兜会说“优优哦哦”。
教子心得:
想到有些家长想把孩子培育成神童,费尽心力的拔苗助长,我庆幸我和孩子的学习一直很快乐。每一个阶段,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就能事半功倍。
两岁之前,她很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发声。那时教她背些古诗、儿歌,其实是很轻松的游戏。
两岁以后,她开始有了更多的形象思维,就不愿意再背诗了。当时找了很多低幼读物,自己也编了些小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讲给她――从此,读故事书和讲妈妈肚子里的故事,就成为孩子一天最期盼的事了。
到兜兜四岁的时候,我再次开始让她背诗,这时她两岁前背的那些诗早都忘光了,但没关系,重头背,每天十几分钟,只要坚持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当然,背诗同样是她一个快乐的游戏,千万不能成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