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古人重视冬至,一阳来复,阴气盛极转衰,从这一天起,阳气开始萌生,白天一天比一天长,虽然天气寒冷,春天的气息已经在蕴酿了。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阳气回升,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自然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日。
冬至过后,日子“进九”了,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是“三九”的这九天。也就是说,冬天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秋收冬藏,且蛰伏起来,为春天的勃发作积累和准备。
冬至这天,我也准备了一幅梅花图案的九九消寒图,让五岁半的兜兜每天用红笔来描绘一个花瓣,我告诉她,把所有的花瓣都描红了以后,不仅春天已经到来,而且我们还会拥有一份美丽的图画。
其实即使是自己画八十一个格也可以,之所以在网上搜了传统的图案,是为了让孩子受些传统审美的熏习。我们的古人制作了很多种图案的“九九消寒图”,梅花也好,描字也行,方格也罢,无非是记数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是一幅描字的消寒图,故然因为每个字都一定要九画,但古人之所以先了这样九个字,也有它的寓意吧。我以为,九九消寒图的描绘,不仅是计数日期的方法,也不仅是增添情趣,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怎样过好冬季里的每一天。中国古人的文字从来都是借物抒情,以物寓情,那待春风的固然是亭前的垂柳,更是写字人殷切的心,寒冬时节,请君多多珍重。
同样爱极了杜甫的《小至》诗中的意境,“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冬至到来,诗人的心情是苦寒中的一点热切,等待中的无限希望。
相比之下,一年之中,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常常是一年中最闲的岁时或是一个人最低沉和最消极的时光。每天在自己的日子里描上一点红,也是为自己的每个日子增添一点温暖与希翼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