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故事――比高鄂的续书更好看
(2010-09-15 23:23:28)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乐享书香 |
我宁愿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去年刘心武的《红楼梦》,我相信刘心武如果续写《红楼梦》,一定比目前通行的高鄂的版本更好看,也更能引发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与精神升华。
大约读《红楼梦》的年龄比较小,当时并没有看出高鄂的续书有什么问题,而是深受其影响,以为《红楼梦》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上了大学以后重读《红楼梦》,仍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隐约觉得文字更华美了些,而文字背后的隐喻力量好象弱了些。
及至读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我的兴趣再次被激发起来。不论刘心武的考据是否真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心武提供的《红楼梦》80回后的故事比高鄂的续书更好看。
我以为,根本没有必要把刘心武当作所谓的“红学家”来看,因为他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读《红楼梦》的视角,他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去读《红楼梦》的。他的《揭秘》也罢,《80回后的真故事》也罢,我以为充满了文学家大胆的创作,并且是非常优秀的创作。
文学创作,无论写什么,要给读者营造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文学作品成功的前提,否则,无论这个故事多么精采,如果读者不相信你写的是真的,都不可能被你吸引。《红楼梦》亦是如此,尽管曹雪芹自己说是“假语村言”,却赚取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大家随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产生情感的共鸣。
《红楼梦》80回后的续书,其实也不只高鄂写过,目前人们能找到的续红版本就有二、三十种,之所以高鄂的版本流传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高鄂的续书相比其他版本,的确有其精彩之处。
当然,当我读了刘心武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分析之后,我以为,如果刘心武来续书的话,一定比高鄂更精采。
举个例子,黛玉的死,高鄂写的是“焚稿断痴情”,刘心武认为林黛玉这么一个诗性的主人公,曹雪芹一定会把她的死写得充满诗意与美丽。刘心武大胆设想了林黛玉的死,认为她会精心打扮一番,沉湖仙逝。并且举了不少例证告诉我们曹雪芹在前文中对林黛玉的死埋下伏笔。当然有批评者批评刘心武说他的证据不够充分。我却以为,无论证据充分与否,刘心武根据前面80回《红楼梦》能够想象出黛玉这样的死法,已经高明至极。
再举个例子,刘心武认为妙玉出场极少却被列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因此他设想妙玉在后面会舍身救宝玉。我以为刘心武对妙玉的设计,以及她的高尚人格在后面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到升华的想象,非常有戏剧性,符合西方文学理论的崇高理念。
至于曹雪芹原本把故事写成什么样子,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知道,虽然刘心武认为曹雪芹已经写完了《红楼梦》全书,但因为文字狱等原因无法流传。但到目前为止,我以为,刘心武的《红楼梦》故事,更好看。
我想比照村上春树在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受奖典礼上发表的获奖感言来观照刘心武和他的《红楼梦》故事。
村上称小说家是一个“职业撒谎者”,因为通过讲述精巧的谎言,通过编造看起来是真实的虚构故事,小说家能够把一种真实带到新的地方,赋予它新的见解。
村上在这个演讲中还谈到:“我写小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使个人灵魂的尊严显现,并用光芒照耀它……我完全相信,小说家的任务是通过写作故事来不断试图厘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复一日,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编造虚构故事的原因。”
我宁愿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去看刘心武的《红楼梦》,我相信刘心武如果续写《红楼梦》,一定比目前通行的高鄂的版本更好看,也更能引发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与精神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