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丰富的宁静”

标签:
无怨无悔让我爱心不幸结晶情感 |
分类: 红茶日记 |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的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我的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初读到这段话,即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我决定买下此书的直接原因。两年前,上帝亲手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开启了另一扇窗,我想这扇窗就是我久埋心底里的“文学梦”,于是毫不犹豫的全力投身到实现梦想的艰辛实践中。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谨遵前人教诲,尽量多的去阅读一些文学经典。
我为自己确定的主攻目标是散文这一类型的阅读和写作,也兼顾小说的阅读及尝试,但多是阅读一些短篇文集,似乎我对连续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缺乏足够的耐心。至于为何会有如此的习惯,我想也许和我的身体健康有关吧。就在前一阵,因工作岗位的变动,需从事连续、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工作,这种压力相对较强的工作环境,我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自我调节”,“放下”是我接下来想到的一个词,这种“放下”是甩掉世俗包袱的解脱,从而坚定了我的选择。我隐隐约约的看到了我的“心境”——那篇安静的乐土。引起了我的共鸣。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丰富的安静”?读上面的这段话,让我纠结的就是这个“丰富”一词的理解了。这段话对“安静”的诠释尚可禅透,无外乎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放下”的内涵。同那种削尖脑袋也要实现名利相比,“放下”倒显得聪明了许多,原因就在于它让我们变得沉静和自然。试想我们花大把的力气去追逐“虚无”的东西,你掐我攻的尔虞我诈,最终让我们变得浮躁和狂妄,在这其间我们损失最为惨重的东西,就是忽视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存在。
没有了亲情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恰恰是和“安静”的境界背道而驰的,安静的源泉是以家人的陪伴为前提!这里我们讲“安静”绝非那种静止和封闭的状况,这种“安静”准确的讲是在“跌荡之后的安静”,它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便是我们狂躁过后心灵和周遭的虚无和空寂,这是个十分残酷的现实,很多的热闹和表面的繁华是缺乏精神内涵的,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虚无缥缈。可伶的是我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总是在追逐“虚幻”中耗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这个代价不可不谓之沉重。还好,在经历了沧海桑田过后,一些人开始痛定思痛。
终于悟得“安静”的真谛,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看来确如“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在历经狂躁洗礼之后,它才被赋予了一层别样的意味。既然做到了安静,是否就意味着最佳的结果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就引伸出了“丰富”的概念。何为“安静中的丰富”?在《丰》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得:“安静中的丰富”具体是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我在努力的理解“创造的成就”,这里的“成就”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功成名就”,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的理解这里的“创造成就”是老子“上善若水”般的智慧产物。
“水利万物而不争”应该是这种“成就”的结晶。这个“成就”是在水流区域,绿树成荫,花鸟鱼虫共存的美景创造上;是甘居低下默默无闻的高风亮节上。如果这个“成就”掺杂任何不体面的东西,那么即便是真的获得“范进中举”式的荣耀,又怎能获得在热闹隐退后的自我“安静”?连“安静”都谈不上,如何有“丰富的安静”!这也就是讲这个“丰富”所包含的“创造成就”是有益于他人或自然世界的成就,绝非凡人理解的住别墅、开豪车云云般的“成就”。有人问:难道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就没有享受过真实的“丰富安静”?
他们吃穿、出行、婚丧嫁娶享受的都是这个世间极好的资源,又何愁不会享受到“丰富的安静”呢?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回答这个问题,就得看看这群人中,谁是真实的享受到“精神的富有”;谁是具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丰富的安静”就如本文开头引用《丰》篇所言:有自己的心灵庄园,独立的阅读和写作空间,同家人在一起尽情的品尝上苍赐予的普通人间亲情。这个境界,理当为我等读书人或普通人,用一生去无怨无悔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