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柠红茶
青柠红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075
  • 关注人气:22,4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吃鱼翅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

(2012-08-19 20:36:05)
标签:

中国

鱼翅

水产协会

鲨鱼

拒食

杂谈

分类: 红茶娱乐

原来吃鱼翅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
       原来吃鱼翅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

    中国人吃鱼翅堪称是一种彰显身份的奢侈文化,当然也成了一种近乎野蛮的饮食文化;然而 据广州日报8月17日报道,吃鱼翅,还是不吃鱼翅,却在业界和环保组织之间引发了很大的争论。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鲨鱼可持续利用会议”上,“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的观点,让人为之一惊。一些与会专家和业界代表表示,目前中国沿海的鲨鱼捕捞都是兼捕所得,不存在专门把鲨鱼作为主捕鱼的捕捞作业,鲨鱼作为兼捕鱼类,基本保持了种群数量的平衡。从美食文化的角度看,鱼翅消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非但不是对濒危物种的消费,反而是对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

  所谓的与会专家和业界代表,其实不过都是中国水产协会的代言人而已,在他们的眼里,鱼翅就是钱,就是行业利益,理所当然的要站出来鼓噪一番;只是他们的观点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可谓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了,在我看来甚至就是典型的信口雌黄;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应该是这样胡说八道的吧?如果是去扯什么“作为兼捕鱼类,基本保持了种群数量的平衡”,或许还有点牵强附会的理由,至少沾得上点科学的依据,但他们偏偏要扯上什么“鱼翅消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非但不是对濒危物种的消费,反而是对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简直就是藐视地球人的智商了,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简直就是羞辱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饮食文化中,什么都敢吃的腐朽文化当成了美德,照此逻辑,中国人吃娃娃鱼、喝虎骨酒、饮熊胆汁岂不都可以找个理由成为美德了;吃老鼠的某地域文化甚至算得上为人类除害了,更应该被专家们赞不绝口才是。

  当然中国的专家被称赞为砖家也不是浪得虚名,只要有一点蝇头小利,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任何祸害事物摇旗呐喊,甚至不惜信口雌黄;就象水产协会和他们请的专家所言,“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将为此专门出台《中国鲨鱼产业白皮书》,力图反驳“拒食鱼翅”的立论,诏告世人“正确应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不公平指责,提出科学的、公正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鲨鱼产业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建议”。可谓言之凿凿,堂而皇之,与当代社会提倡的环境生态理念可谓针锋相对,专家们丑恶的嘴脸也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

  应该说,“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吃鱼翅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之奇谈谬论,只会进一步损害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这就象日本人固执的要吃鲸鱼肉一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科学研究”,而谁都明白唯一的理由同样是日本人的饮食文化,可谓如出一辙。要说有区别,则只是日本几乎是普通百姓都能消费得起所谓的鲸鱼肉,而中国人吃鱼翅,却千百年来成了权势者奢侈和身份的象征。砖家们硬要说吃鱼翅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抛开其与生态环保理念之对立,倒不如说这是N多年来中国社会阶级分化的缩影和象征。

  将鱼翅驱逐出中国饮食文化的菜单,本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事实上与这些唯利是图的水产协会砖家们“拒吃鱼翅浪费论”恰恰相反的是,有环保人士就指出,“鱼翅本身只是一种软骨组织,根本就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每年花费巨资进口鱼翅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有事实证明吃鱼翅跟鲨鱼资源量的消耗肯定是有关系的:导致鲨鱼捕捞量增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中国人对鱼翅彰显身份的特殊嗜好,“很多国家的渔民都会将鲨鱼扔掉,只剩下鱼翅,然后出口到中国。”有报导就说,鲨鱼肉很难吃、硬且粗糙,还有强烈的尿素味道,加工起来很麻烦,价值不高。这些水产协会的专家就固执的认为这些报导都是造谣,甚至别有用心,所以才会出现“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吃鱼翅是中国节俭美德的体现”的谬论,实在搞笑。

  有报导说,如今鱼翅的价格高至700美元/公斤,中国消费者对鱼翅羹的旺盛需求成为鲨鱼捕捞业的强劲动力,目前参与鲨鱼制品交易的国家已超过125个。由此可见中国人吃鱼翅的“节俭美德”,几乎成了鲨鱼种群的噩梦,而所谓“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只会成为世人的笑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