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涨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是股票的估值问题吗?不是。A股现在的估值很便宜了,对照一下之前A股历次底部时刻的估值就很清楚了:
——1992年11月9日,上证综指386点,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5倍左右,之后一路涨到1993年2月16日的第一次历史高点1558点;
——1994年7月18日,上证综指325点,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2倍左右,之后鹞子翻身涨到1994年9月13日的1053点;
——1996年1月18日,上证综指512点,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2.44倍左右,之后蜿蜒涨至2001年6月14日的第二次历史高点2245点;
——2005年5月24日,上证综指998点,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7倍左右,之后直上云霄涨至2007年10月16日的第三次历史最高点6124点;
——2008年10月27日,沪综指1664点,平均市盈率14.2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95倍左右,之后小步涨至2009年8月4日的3478点。
目前A股动态市盈率不到13倍,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不到10倍,而银行股动态市盈率在7倍以内,显然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低于上证综指998点和1664点时的水准。
估值是底部,为什么没人买便宜的股票?股市不涨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盘子大了、资金少了。这就好比一个水池,一方面池子的容积不断地扩大,一方面又不断的抽水,那池子里的水面怎么会涨高呢?
资金少了。央行今年8月份前六度上调存款准备金以及三次加息,8月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银行间资金市场重陷高度紧张状,很多企业都闹起了“钱荒”。
盘子大了。大小非解禁、新股拼命上。加上已经上市的公司不断的再融资,现在这个市场流通盘已经是过去的几十倍。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配股、增发、可转债。今年前8个月,7家公司采用了公开增发的融资方式,共计融资103亿元,11家公司采取了配股的融资方式,共计融资356亿元,而采取定向增发的122家融资规模达到3230亿元。从目前的安排来看,在剩下的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的扩容压力仍将继续。据统计,今年以来,计划通过定向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有241家,预计再融资规模将达到6194亿元。
举例:国投电力在今年1月发行了可转债,时隔半年,到今年6月底,公司又宣布将公开增发股票。同样的情况在川投能源(600674)上亦有发生。今年5月,川投能源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21亿元,而今年6月末,公司再次公告,将公开增发不超过1.63亿股,拟募资总额不超过22亿元。一些去年刚上市的公司,手中还握有大把的首发募集资金,但仍然要再融资。譬如顺网科技(300113)和兴民钢圈(002355)就属于这种情况。
现在是改变这些状况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