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管理层对指数的看法

(2008-09-14 14:12:15)
标签:

证券/理财

股票

股市

财经

杂谈

    管理层虽然一直奉行“不干预市场”、不管指数涨跌的观点,但是从其对股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是可以看出管理层对大盘指数还是有调控的。

 

    远的不说,去年5月下旬,当股市第一次突破4300点的时候,配合着中央喉舌提醒风险的文章,管理层在“5.30”半夜突然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说明管理层是不认可4300点以上指数的。但是当时的股市在强压之下只下跌12%,之后还是顽强地上涨到6000点之上,最后还是在管理层的杀手锏——“窗口指导”下,疯牛才低下了头。

 

    今年四月下旬,当指数从6124点高处第一次跌破3000点的时候,管理层曾经出手救市,降低印花税和规范大小非,二帖猛药一下,指数反弹了20%左右。由此看出,3000点-4300点是管理层对股市认可的范围。这也是大卫写《目前大盘所处位置之分析》的理论依据。大卫在8月30日的这篇博客中说:“4778-3000点为指数正常波动区域:这个区域的大盘波动是正常和合理的。今年1月22日大盘从第一区域破位下跌以来,一直跌到4月22日,在这3个月内,基金一路上反复砸盘,逼管理层出利好,但是管理层始终不为所动,默认行情在合理区域正常波动”。所以一直到大盘跌破3000点的时候,管理层才出手救市。

 

    由于基金的不讲政治不听话,如同去年“5.30”一样,管理层今年四月下旬的第一次出手救市也没有取得成功。当六月中旬指数第二次刺破3000点大关的时候,管理层换了一种思路,动用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求实杂志等中央一级的喉舌,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维稳”行情。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新华社史无前例地“七论”股市,管理层反复表态、人民日报动用了整版篇幅谈股市,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说明了管理层对指数在3000点之下是不认可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维稳行情并没成功,指数在8月8日奥运开幕当天,悄无声息地跌破整理平台,大盘下一个台阶整理。管理层的态度也随之起了微妙的变化。最近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层从救市-维稳-治市,出台了一系列治市政策。

 

    近几个周末,证监会连续发布相关利好政策,特别是上证指数跌破2245点关键点位,并逼近2200点整数关口的时候,证监会在一周内高调表态,从及时回应新股IPO到规范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管理层维稳市场可谓用心良苦。

  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12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充实完善保荐制度,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

   

    证监会规范保荐制度是新的制度治市。可以预见,《管理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推动市场诚信建设。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发行制度最终将从现行的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保荐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将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最终向注册制的过渡奠定基础。

 

    从最近美国政府启动史上最大救市动作的案例来看,在所谓的最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美国,政府恰恰是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始作俑者并在持续光大。国外成熟市场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关键时刻干预市场的政策市,那更不要奢谈我们这样的不成熟市场了,现在还在鼓吹“不救市”的,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的人。

 

    救市就是救经济,当年中央政府不惜动用几百亿美元外汇储备,与香港政府联手救市。说明中国的管理层以前是、现在还是、将来还必将是维护这个市场健康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现在中国的股市毫无节制地走向崩盘的危险境地,管理层必将挽狂澜于既倒,从救市-维稳-治市,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正真的实际效果,但是随着指数跌破2000点,管理层出手的力度会加大,直到“组合拳”、直到最后的杀手锏,随时可能出来,股市的返璞归真,重新走向健康发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