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旋dongxuan
东旋dongxu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04
  • 关注人气: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您适合做哪种心脏检查?

(2009-03-07 19:18:23)
标签:

心脏病

检查

方法

适应症

健康

分类: 健康小知识

    心电图 40岁以上每年查一次
  心电图是目前检测心脏基本生理的一项检查,包括心脏活动情况、跳动的快慢、节律是否整齐等。通过心电图,能够对心脏的问题有一个基本和初步的诊断。
   心电图的波形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人的心脏在跳动的时候会产生微弱的电流,当它被连接于体表的电极接收后,通过心电图机就会形成一种波形并被记录在心电图纸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心电图了。
   在体检中出现的高电压,是因为心脏电流传导到体表经过的路径短,就会形成高电压。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心室高电压及左心室肥大,这种心电图的改变往往说明心脏已受到损害,需引起重视。
  因此,40岁以上的人每年体检时查一次心电图是很有必要的。
   Holter 24小时监护你的心脏
  做一次心电图往往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做一个Holter检查。Holter就是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它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
  24小时心电图一是可以发现隐匿性心律失常,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疾病规律,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二是能够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24小时心电图就能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可及时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三是可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矇或晕厥是否为心源性。四是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是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此外,24小时心电图还能够帮助医生了解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仪的工作情况。
     超声心动 隔着胸壁看心脏
   超声心动图是用超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并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目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问题基本能够确诊。
   超声心动图能够动态观察心脏的活动和工作情况,对心间隔缺损、瓣膜狭窄与关闭不全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由于超声心动图对大部分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强、方法简单且无损伤,受到临床的普遍欢迎。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以下疾病:

一、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二、心肌病变。心肌梗死特别是室壁瘤的发现,以心腔扩张为主的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壁增厚为主的肥厚型心肌病。

三、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能观察到房室间隔缺损、大血管转位和血液分流的情况。

四、其他。心包增厚和积液,心脏内和心旁的肿瘤,如心内黏液瘤、心肌肿瘤、纵隔肿瘤等。
   年纪偏大、肺气多的患者做超声心动,可能会对检查结果有一些影响。因此,对这类患者,医生往往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脏听诊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运动负荷试验 有不适宜人群
   先慢慢走,逐步加快走,再跑步。在医院的跑步机上,按检查医生的指令,通过逐步加大运动量,来观察心脏功能,就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通常安静休息的时候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通过运动给心脏加大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诱发心肌缺血。这种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就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临床上广泛用于协助确诊冠心病,对无症状者筛查有无隐性冠心病,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患者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简便、实用、可靠的检查方法,但也不排除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出现。因为每个人的体力和体质有差异,有的人日常生活中爱运动,体力活动大,而有的人极不爱运动,体力耐受程度小,因此临床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来作出诊断。
    对1个月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宜做激烈运动的患者,不适宜做该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核素显像  检查前要做过敏试验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项简单、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当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或心电图出现不典型异常改变时,都应及早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确定是否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存在。
   冠状动脉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显像效果高于其他心脏检查方法,可获得冠状动脉血管及微血管水平的高分辨率的心肌灌注图像,图像清晰,可为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更完整、更准确的资料。
   做核素显像检查,首先需要注射做某种检查的核素或核素标记物。检查时,患者平静地仰卧于ECT检查床上,然后做心脏的平面显像及心肌断层显像。核素显像尽管是非损伤性检查,但是过敏体质患者仍需慎用,检查之前要做过敏试验。
   核素检查还可以用于检查以下疾病:
   ·心肌炎  心肌炎的心肌损害程度往往很难判断,应用核素显像则可以判定心肌损害的程度。
   ·室壁瘤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30%,多发生在心尖和前壁。
   ·心肌病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缺血型心肌病等。核素显像可判断心腔的大小、室壁的厚度、室壁活动度及心脏的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灶显像可用于胸痛4~6小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部分可于发病后12~48小时诊断。
   ·川崎氏病  川崎氏病是小儿易患病,有时可出现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肌梗死,通过核素显像可了解病变情况。(张彩霞)
    冠脉造影 冠心病人必做的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率能达到99%。心脏是负责我们身体各个重要脏器血液供应的“泵”,这个“泵”需要经常“吃”些营养。那么,心脏需要的营养从哪里来呢?就是通过心脏上的冠状动脉来供应的。每一支冠脉都“分管”着心脏的一部分营养供应。所以,要是冠状动脉有了疾病,那么心脏就会缺乏营养,造成心肌缺血,严重的会引起生命危险。
    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冠脉系统有没有缺血的一个比较确切和直观的检查。做冠状动脉造影时,医生把一个细细的导管通过大腿或者手腕上的动脉,轻柔地送到病人的冠状动脉开口处,向里面注入少量无害的造影剂,再通过X线机器的投影,把心脏血管的图像显现在荧光屏上。这样,冠状动脉的情况就直观、清楚地暴露在人们眼前。医生可以就此了解冠状动脉到底有没有病、病到什么程度,以及需要怎样的治疗。
   很多患者有顾虑,害怕冠状动脉造影风险比较大。其实,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诊疗方法,而且医生对于患者是否需做冠状动脉造影还是很慎重的。一般都是在患者有了一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医生才建议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CTA检查之前要空腹
    冠状动脉CTA相比冠状动脉造影术,最大的优势就是简便、快速和无创、安全。以64排螺旋CT为例,扫描时间仅为10秒钟左右,患者只需仰卧屏气配合,基本没有什么不适。
    简要介绍一下冠状动脉CTA检查流程。首先,患者持申请单到影像科预约检查时间。在检查之前,心率较快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心率控制在每分钟70次以下(双源CT检查适用于心率快的患者,不必控制心率)。检查当日务必测定心率,并保持空腹。检查时医生首先会在患者胸前贴电极片,接上心电设备(类似于心电图),然后进行屏气训练,最后在肘静脉上留置输液管,以便注入造影剂。接下来开始扫描,造影剂注入体内时,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发热和口干,这些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扫描结束后,压迫止血15分钟患者即可离开。
    患者比较关心的一点是,CTA诊断冠心病准确吗?研究表明,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0%及90%以上,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准确率非常接近。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冠状动脉CTA的阴性预测值很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为阴性,那么患者就可以基本排除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因此该项检查对于冠心病的普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冠状动脉CTA还具备很多特殊优势。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大多存在很多斑块,一些是牢牢粘在管壁上不易脱落的,即所谓的硬斑;而另一些则是容易脱落的软斑,一旦脱落,会随血流到达更为细小的血管远端将管腔堵塞而引发心肌缺血,后果凶险。因此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尤为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术不能直接观察斑块、判断其性质;而冠状动脉CTA能够直接观察斑块,可以通过测量斑块的密度来判断性质,使医生能够了解斑块的危险度,判断患者的病情。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面对五花八门的心脏检查,您是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还是到医生那里去听听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