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帮你治未病

(2007-08-01 22:57:15)
标签:

养生帮你治未病

分类: 健康小知识
                        
   在《健康报》上看到这篇报道,真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养生原本是皇帝的特权,现在养生走入百姓家。普通百姓已有条件养生,冬天也能吃上荔枝等各种水果,如果历代皇帝们地下有知,该不知怎样感慨自己竟然如此生不逢时呀。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20世纪初,爱迪生曾说:“未来的医生将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饮食结构、饮食的保养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所以,科学养生,多数健康,寿命延长,无疾而终不是奢望。

            养 生 就 是 保 养 生 命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生活细节就像螺丝帽—— 有句儿童的歌词是这样的:“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离不了。”其实,每个生活细节就如同一颗颗螺丝钉和螺丝帽,稳固着我们的健康;多一颗是累赘,少一颗影响整体健康。虽然这种不良影响可能要需要10年、20年或30年才能显现出来,但这种影响却难以逆转。正应了那句老话:后悔药没处买!

 养生之道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是说生活的细节应当符合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节律。中医养生学倡导人们仔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以养生,包括对健康的认识、理解、执行是否适当、周到,涉及各个养生侧面。比如吃饭、睡觉、运动(劳动)、思想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因素。就像全自动洗衣机离不开进水管排水管及电源。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一个永远不变的养生定律就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就会有一个怎样的健康状况。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如同他生活场景的显示器,你如何生活,你生活中观注了多少细节问题,就会显示出特定的健康状况

                调 理 养 生   顺 应 天时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应该按照不同的地域、环境、年龄、性别、季节和饮食餐次而有所差异。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时序,注意掌握“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

  “ 四养”:1、动养:就是指运动养生。“一身动、则一身强”要持之以恒坚持锻炼身体。

            2、静养:分为养心和养身。身静=休息,身静+心静=睡眠

            3、食养:就是合理搭配食物均衡营养,饮食有节。中医历来重视饮食与季节的关系。炎热夏季宜食西瓜、苦瓜、冬瓜、莲藕、绿豆红豆等清热消暑之品不宜食生姜、肉桂、狗肉、羊肉等助阳发散之品。寒冬之时,可适量进食羊肉、狗肉、鹿肉火锅等温热暖胃之品。

 另外,讲究早餐、午餐应“荣腑”即要吃全、吃饱,晚餐应“养脏”,即要少吃。

            4、“四看”:养生的高级阶段是将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看:大事难事看担当。是指遇到大事难事能担当起来。

               二看:逆境顺境看襟怀。是指无论身处逆境顺境都能承受。

               三看:临喜临怒看涵养。是指荣辱之中能宠辱不惊。

               四看:群行群止看见识。是指有远见和不随波逐流。

  做到“四看”,人们就能遇事不乱,宠辱不惊,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会上错船、走错路,成为仁者。孔子曰:“仁者寿。”

          养 生保健   走 出 误 区

    误区1养生必须吃补品。误区2珍贵饮食能养生。

   饮食养生的关键是要从饮食摄取恰好支持人体呈动态的健康状态的物质。目前已知饮食中保持人体正常状态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七大类。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要保持额外难题的健康状态,不仅要求这些营养素的供给量和供给方式合理、搭配均衡,还需要提供这些营养素的食物的性、气、味、色、阴、阳、是否搭配合理,是否符合即时脏腑的需求。即养胃气、增减衣、睡子午觉、吃七分饱、减少房事、经常锻炼。

    愿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http://www.gg88.net/picture/003/img/004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建军节前夕
后一篇:健康二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