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 · 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2014-01-27 10:25:10)
标签:

台湾

建筑

庙宇

自由行

君君

分类: 旅行

【旅行 <wbr>· <wbr>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汉宝德(台湾建筑学者)

 

台湾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长条式的住宅与庙宇,尤其是庙宇,就我所知,这是中国大陆上不曾见过的。中国建筑的传统本来是以院落为中心,所以向横宽发展才是原则。

长条式是指建筑在闹市内辟建,受商业市街面宽的限制,只好向进深发展。

 

狭窄而进深大的住宅在鹿港还可以看到,相对的说,长条形的庙宇就不多了。因为一般说来,庙宇是公共建筑,且为民众的福祉而建,市镇会慷慨辟地,建得宽敞大方。而台南的两座最重要的庙宇——大天后宫与武庙,居然是没有两厢的进深式的庙宇,不能不使人感到讶异了。

 

下面谈谈怎样认识并欣赏这类庙宇。

 

 

前面提到,长型庙宇的特色是没有厢房。因为基地太窄了,没有设置厢房的空间。那纵长型和横宽型这两种比例不同的院落有何分别呢?纵长型院落对于进入院落的访客,在空间感受上是比较愉快的。横宽的院落,使人很难掌握整个院落空间,必须不断地摆头,才能大体感受到整体空间的组构。在大型庙宇中,索性把眼光集中在正殿上,忽视左右空间厢房的关系。在中、小型庙宇中,因为纵深太短,常无法看到正殿的全貌,只能看到前廊,对于敏感的空间欣赏者,不免有挫折感。

 

可是在大天后宫与武庙的中庭,你没有这样的烦恼。跨进大门,你的眼睛可以很舒服地掌握光亮的中庭,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安全而刻意经营的领域之中。你不需要东张西望,像进到家里客厅一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跨在中轴线上向前看,你不需要抬头,就可看到正面全建筑的全部,自台基向上,柱子、匾额、斗拱、重檐、正脊,很舒服地进入你的视域。流畅与贯通是此种庙宇空间的最大特色。这种空间的美感直到二十世纪末,当代建筑创生之后,才在公共建筑上大量出现。今天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机场,使用装饰性屋顶结构来完成空间之通畅感,大天后宫的院落上没有屋顶,它使用柱廊的韵律来达成。我们会顺着这些柱廊向后看去,看到遥远的尽头。天上投下的光线强化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

 

 

【旅行 <wbr>· <wbr>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旅行 <wbr>· <wbr>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旅行 <wbr>· <wbr>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长型庙宇在建筑外观上比较重视正门。以这两座重要古庙来说,正门都是重檐三间的格局,是台湾传统正门的典范。今天看来规模不大,但在建造的清代,在低矮民房的围拥下,应该是颇有可观的。

 

重要的是,大天后宫的大殿前建了一座重檐的牌楼,使我们进入院落并不感到寒酸,会抬头向上,对它做无声的礼敬。由于距离适当,这座牌楼疏朗的斗拱,脊、带上得泥塑都可以看得清楚。它的高度与横款比例,相近于西洋的黄金比呢!

 

与此相比,武庙的中庭就弱了些。一方面武庙规模小得多,两侧廊子太窄,院落尺度近乎住宅,亲切有余、气度不足。大殿前建了雨棚,大门后也建了雨棚,使得进深不足以看到正殿庄严的全貌,失掉了庙宇的神圣感。

 

 

【旅行 <wbr>· <wbr>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武庙的感人之处是侧面的一面红。这堵外壁所给我的感动,超过了我所看到的一切中国系统的建筑。台湾传统建筑之美,主要的基础是简单、空无一物的面之美。林衡道生前不断地介绍这一特色,实在是因为后期台湾的建筑太繁琐、太装饰化了,不免滥俗。相形之下,前期建筑朴实的白壁,予人以清爽、醒目的感觉,大面积的壁予人以无来由的感动。

 

武庙的大壁是红色,是经过特许的,故多了一份威严。这面特别长,是建筑的外壁与院墙连起来的缘故。武庙共三进,有两个院落,院与外壁连在一起,是只有长型庙宇才有的情形。由于这样的组合,使各进建筑的屋顶都伸出于同一个壁面之外,形成造型上得强烈对比,予人强烈的震撼。

 

飘浮在上的一系列屋顶是这份感动地另一主要原因。主殿是高大的重檐歇山顶,内院看不到,在外面却耸然天际。优雅的正脊曲线及燕尾与翼角起翘,勾画出壮观的轮廓,在南台湾的艳阳下,在红面上投下动人的影线,简单大方的斗拱像展览一样凸出壁外,清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只可惜过路的行人很少抬头观看此一美景。

 

 

 

【旅行 <wbr>· <wbr>知什么】如何欣赏建筑:台湾庙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