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 · 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2013-11-15 18:26:21)
标签:

台北

故宫博物院

雷诺阿

印象派

君君

分类: 旅行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长期接受,很少接受,或没有接受过美术馆洗礼和教育的国民,是截然不同的国民;我们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弄成今天这副模样,“美术馆文化”及美术馆“教育功能”的长期缺席,是被长期忽略、长期搁置的问题。西方公众素质高,不是因为他们愿意去美术馆,而是他们有美术馆;不在于他们在美术馆看见了什么,而在于美术馆教会他们看什么、怎样看。

——陈丹青

 

 

三月在北京的 【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上,曾欣赏到雷诺阿的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海滩上的人>这次在台北搭乘捷运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幅灯箱广告,原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巧有雷诺阿画展,于是最后一天什么事也没安排,就泡在画展上了。这个展览总展出65件作品,除从美国、法国、日本等美术馆借来的28件雷诺阿的画作外,还包括毕加索、马蒂斯、杜菲、奇斯林、罗兰桑等九位名家的作品,可以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相当重量级的展览阵容。

 

和莫奈、毕沙罗、希斯里等印象派画家画风景为主不同,雷诺阿更喜欢画漂亮的儿童和可爱的女人,而且他画的人物周围总是似乎有朦朦胧胧的一圈光晕,好像是那热乎乎的人体散发的体温,充满了明朗的生命力和幸福感。

 

这和他早年时自身的经历有关。十三岁时,他曾进入瓷窖厂,学习在白瓷上描绘花卉和肖像图案以贴补家用。硬质白瓷上带有透明感的色彩,后来发展为他绘画技术中的鲜艳色彩的透明平涂,成为独特画风的一部分。因为少年时对音乐的兴趣,他曾与多位音乐家交往,看看他绘画里的线条、色彩和笔触,似乎有一种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安丽欧夫人> 雷诺阿

 

 

 

朦胧的笔法,让十九岁的安丽欧像是融化在一片蓝绿色的丝绸与薄纱之中,色彩微妙而平易近人。整体的画面被颜料轻薄的覆盖住,但安丽欧深褐色的双眼和红润的嘴唇被描绘得鲜艳肉感,如同她戴着胸前花饰的露胸衣服。雷诺阿的画笔在她穿着的紧身胸衣的白色部分变得厚重,厚涂颜料的斑点反映了周围的光线。雷诺阿曾说,在白色上面画白色是非常困难的,但它造就了最美丽的效果。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戴蕾丝帽的女孩> 雷诺阿

 

华美的蕾丝帽笼罩女孩的面庞,她的头部轻轻后仰,目光并非投向我们,而是陷入沉思,表情朦胧。人物呈三角形,以胸部为底,头顶为顶点,赋予构图一种安定感。单单这件作品,即足够展现雷诺阿作为【帽子画家】的技巧。这可能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身为裁缝夫妇的儿子,他很早便显露出表现衣着配饰质感与华贵的才能,他甚至亲自为画中的模特裁制帽子。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梳发> 雷诺阿

 

这幅作品完成的时间,是雷诺阿刚因 <</FONT>大浴女> 而饱受批评之时。<</FONT>大浴女> 代表他脱离印象派转向古典主义的作品。从此画中女子脸庞坚实的轮廓线条,明显可以看出雷诺阿已委身古典主义。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与他在印象派时期的作品相比较,他对画面的结构更加仔细留心。互相交流的两名女性,散发出强烈的统一感;而透过对比身后沙发的水平线条,强调出她们身体曲线的垂直。画作表面的美好质感——笔触虽然受到压抑,却因而显得清新别致——表现出雷诺阿对于创作精美古典主义作品的渴望,过去的他对此并不重视。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沐浴的年轻女子> 雷诺阿

 

作品描绘一名裸女正要入水洗浴,突然露出羞赧的姿态。这是自古以来常见的动作,令人联想如爱神阿佛洛狄忒等人物。位居前景的裸女几乎漂浮于周遭环境之上,抱持着同样的想法,雷诺阿将她画得很大,使她几乎从画面顶端一直延伸到底部。接着他以各种色彩描绘水面反光和室外阳光映照在女人肌肤上形成的明暗效果,透过空气和光的表达,水中站立的女子闪耀着动人的光泽。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戴帽女子> 毕加索

 

画中人物是贾奎琳·罗克,毕加索的最后一位穆斯爱人。毕加索在法国南部小镇邂逅她,被其宛若雕刻的五官所吸引:大大的黑眼眸、长长的鼻管与颈项,都在这幅作品中强调出来。贾奎琳的脸庞由两种并存的形象组成,一为侧脸,杏眼因惊讶而圆睁,另一则是正面,双目安详地阖起,展现了只有毕加索能够发掘的、爱侣多变但深藏的面相。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系领巾的女子> 马蒂斯

 

一个形象内融合多种色调与形式的装饰主题,是马蒂斯画作的标识。直到1920年代为止,他以各色各样陈设的室内空间作为题材,探索其呈现的效果。这幅作品完成的时间较晚,更进一步发展出抽象元素:背景与女子裙装上的网格压抑了立体的空间感。结构抽象理性、色彩运用也非常有限,但女子围巾与头饰鲜明又遥相呼应的色彩成为画作重要的变化与感染力。

 

 

 

 

 


虽然从网上到处搜来图片贴在这里,但是永远无法分享亲自去画展看原作的那种触动。你看着这上面的这些图片,心里想着“嗯,确实还可以”,但在画展上,当你站在那些原作前,会有短暂的一秒breathtaken,会迈不动步子,就像女生在漂亮的包和鞋子前迈不动步子一样,你会和一些画找到一种connection,那是一种非常美好而私密的体验,哪怕你是和一群人一起站在同一副画前,每个人和这幅画的connection都不尽相同,微妙的奇妙。

 

陈丹青形容他第一次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望见大卫雕像真迹时候的感觉:“虽然我早就在画册中读了无数遍——还是像平生第一次遭遇,那种光华圣洁,那种青春凛然,所谓‘人的觉醒’,所谓‘生命的尊贵’,原来真可以是这样子被人用石头雕出来”

后来有一个记者在采访陈丹青时说,我也去看了大卫雕像,我的观感和您的描述有些落差。

 

陈丹青是这么回答的:“我说出我的感觉,你读到已是文字,人会上文字的当。而我的文字、你的阅读,都不是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正厅里那尊高达 五米的“大卫”雕像。”




 


 

点击下图,可查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近期展览

【旅行 <wbr>· <wbr>看什么】台北:雷诺阿画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