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4deb47b7h940863150719&690
在促成金玉姻缘的过程中,两个丫鬟扮演了“红娘”的角色,一个就是宝钗的丫头莺儿,单纯善良的莺儿无意中扮演了“俏红娘”的角色,拙文《金玉姻缘之最美不过金镶玉》作了说明。另一个就是花袭人,袭人支持金玉姻缘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过去的评点家把袭人称为“钗副”,是有根据的,宝钗和袭人有着相同的人生价值观。一定意义上说,宝钗和袭人都是很“真诚”的人,对封建传统礼教有真诚的体认,男子就应该读书明理,辅国安民,女子应该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有德”,“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依靠男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两人都不厌其烦的一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对于宝钗,受到诰封的贾母、王夫人、尤氏等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袭人,一个毫无地位的丫头做到宝姨奶奶也算实现了人生追求。
宝钗和袭人的相知,是从第21回开始的,史湘云来到贾府的第二天,宝钗一大早不先去看望湘云、黛玉姊妹,而是先找宝玉,非常关心宝兄弟一早那去了?袭人刚从黛玉处回来,已经有气在胸,所以说“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袭人又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袭人一番话,正说在了宝钗的心坎上,对袭人刮目相看,“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这种“识见”当然是“所见略同”。宝钗的待人接物,向来是不疏不亲,不远不近的,而听了袭人之言,竟然在炕上坐了,和袭人拉起家常来,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并留神窥察,感觉袭人言语志量深可敬爱,此情此景,亲如姊妹,可见已成知己了。
此后,宝钗和袭人来往日密,感情日深。宝钗一再的笼络袭人,第24回,宝玉到北静王府做客,宝钗就把袭人喊了去打结子,等宝玉回来要洗澡时,袭人还没回来,知己相会,可谈的东西一定很多。第32回,当史湘云特意给袭人带来了戒指时,袭人说已经得了,原来是宝钗把史湘云所给的已经送了袭人,宝钗此举也得到了史湘云的称赞“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还是这一回,当宝钗得知袭人央烦史湘云帮其为宝玉做鞋时,宝钗主动提出帮袭人做,袭人深受感动“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来送药,说起挨打原因,袭人不小心说出了薛蟠,正为自己说话造次而不安,宝钗一句“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我那哥哥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对袭人充满了理解和同情,难怪袭人“更觉羞愧无言,心内着实感激宝钗”了。
宝钗处处表现对袭人的理解和关心,袭人回报宝钗的就是对金玉姻缘的全力支持,这也符合袭人的切身利益。第28回,当袭人告诉宝玉元春所赏端午儿的节礼“二宝”一样时,宝玉的第一反应“别是传错了罢?”袭人急切的告诉宝玉,礼物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语气之坚定,果然是宝钗的知己。第32回,和湘云的对话“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提起这些话来,真真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她,你得赔多少不是呢!”袭人不但赞美宝钗,还批评了黛玉,并为宝玉和宝钗的生分鸣不平,真真没有辜负宝钗的一片良苦用心。袭人对金玉姻缘最大的贡献就是从第34回开始,袭人成为王夫人和薛姨妈同盟中的急先锋,这一回,袭人以宝钗为虚陪,说出“男女大防、防范未然”的一段话,算是把黛玉告倒了。这一句正中王夫人下怀,王夫人一句“我的儿……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彻底俘获了袭人,袭人成了王夫人的耳报神,王夫人的态度也更加坚定了袭人对金玉姻缘的支持。
所以,在第35回,袭人提醒宝玉求宝钗,让莺儿打几根络子,莺儿问打什么络子,袭人说先拣要紧的打几根,宝玉就让打汗巾子,可见没什么要紧的。可巧的是,宝钗及时来了,这才促成了打个金络子,把玉络上的“金镶玉”,这对宝钗和袭人来说才是“最最要紧的”,从这一段描写,怎么看都好像袭人和宝钗演的双簧。第36回,宝钗到了怡红院,袭人偏要出去走走,可见袭人和宝钗已经不避嫌疑,如果是黛玉来,袭人恐怕不会放心的出去走走吧。接下来薛姨妈过生日,宝玉本不想去,因为贾赦生日就没有去,袭人马上就急了“这是什么话?”然后讲出了两个道理,一是薛姨妈比不得大老爷,二是住得近,是亲戚。这两点理由未免牵强了,所以袭人退一步说“只清早起到那里磕个头,吃钟茶再来,岂不好看”。在袭人心中,薛姨妈生日无论如何都该去,袭人心中有何丘壑,可想而知了。
袭人处心积虑为金玉姻缘牵线,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宝二奶奶”。孰料世事无常,美梦归空,终成泡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