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生我的梦

标签:
女性周心怡时尚情感 |
分类: 彩绘*心情 |
中学时代,曾和女同学们一起迷过刺绣的女红,同学们大多喜欢循着格子、工整的十字绣,而我则偏爱以针代笔,而以色丝为丹青的 “乱针绣”,这种绣看似随兴,其实更需成竹在胸的定见,挑战性更高。如果人生的经营如同织锦,我似乎也是以排比其针,密接其线地绣出了人生的风景画,那些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搀色的技艺的“乱针”,一如我多彩多姿的经历,交织着一片斑斓的锦绣。
在我人生绣幅上的针针线线,每一笔都有它的用意,其中或有几处神来之笔,然而都是为了成就一幅美好和谐的作品。
周岁的时候,大人们给我玩了“抓周”的游戏。琳琅满目的物件里,我一把抱起姑姑的选美后冠。宾客里有一位长者,他是外公军中首长的父亲,端详着我的脸微笑地说:这丫头将来可不止当“中国小姐”,她还会是个拿话筒的播音员、拿画笔的设计师,并且走遍世界。
当时大人们只是将它当作长辈祝福的吉祥话,没有想到在日后的岁月里,我竟当真一一经历。或许是这位长者从我的眼神中,看出我对这个美丽世界的好奇。广泛的兴趣让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尝试新的事物,心里总是不间断地有音乐流淌,脑海里总有个奇幻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梦一般的故事,常常会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妈妈我又有了什么突发奇想。
母亲本身是位教育工作者,她总是说:知识和才艺是女人永远的资本,对于我这样一个“花样百出”的孩子,因此她总是站在支持和鼓励的立场,帮助我将一个个幻想,落实成为宝贵的人生经验,让我一步步走向“美”的人生。
于是我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就在外语学校求学,而正规的教育也没有偏废,妈妈每年陪着我代表学校参加市里举办的演讲、朗诵比赛。语言是父母给我的第一件宝贝,是我对外沟通、吸收新讯的工具,也让我在人生早期就得以接触到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德雷莎修女、美国的参议员高华德…,并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大学小姐”的选拔,成为台湾区的代表,到日本参加国际竞赛,得到“最佳才艺奖”的肯定,从此把“文化使者”的角色当成人生重要的角色。
曾有记者在专访中问我:您曾做过空乘,后又做过电视等媒体的记者,现在专业作画。在我们外人看来,这几种职业间差别不小,其内在关联性也不太强,出于什么考虑促成了您这种职业的转换?
成为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是我从小就有的向往,然而我那学艺术的母亲教导我,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不只追求技巧上的出类拔萃,更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与广泛的兴趣,才能迸发闪亮的艺术火花,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寻找”而尝试不一样的行业,而是为了那个已经立定的目标,这些经历是我达到目标前已经设立了的一个个小站。
父母给与我的第二件宝贝,就是在每一个“小站”为我鼓舞,给我指引。空服员和新闻记者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触不一样的人、事、物,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深度观察、分析周遭的一切。这些经历丰富了我日后的创作生涯,在我的作品中,少见“师承”的风格,更多的是原创性,我的灵感来自生活体验,各种养分经过咀嚼、消化和吸收,成为属于“心怡”的能量── 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是传统的(题材),也是前卫的(工具);是缤纷的,却也是静雅的…,我的创作出发点也更为宏观,我希望借着作品中超越言语能交流的美感,将“文化”的底蕴传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