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外婆澎湖湾”-菊岛记趣 1


标签:
周心怡澎湖台湾旅游 |
感谢325万奌击支持
来澎湖参加花火节的活动,也借机领略了不一样的菊岛之美
尽管在台湾出生长大,但对于菊岛---澎湖的印象却是从歌词里,还有儿时随爸妈旅游所仅存的依稀记忆,因此这一次有机会配合“2011澎湖海上花火节”的活动,来做一场名为“数位菊岛,浪漫天地”的演讲,感到十分雀跃,很想看一看澎湖除了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以外,还有什么令人惊艳的遇见。我将会把这四天三夜的体验记录下来,陆续分享。
其实澎湖除了大海的天然资源以外,她有着丰富的人文风采:根据考证,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的足迹。连雅堂《台湾通史》就提到:早在秦汉时代,楚国灭了越国,流落海外的越国人在澎湖岛上落脚。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澎湖发展特有的文化内涵,从他们的建筑物就可以感受到。
我们住的“遇见”民宿,有着很希腊的白墙和蓝色屋顶
安静闲适,是来到菊岛的心情
我们一行人住在位于澎湖县白沙乡的“遇见”民宿,这是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倒是安静得让人有远离尘嚣的闲适。顺着民宿门前的小路往海边走,竟让我们发现一片古意盎然的老厝!民宿的主人阿布拉说:这个村子里只剩下三位老者,其余的居民都早已迁走。或许是澎湖那直率明朗的阳光,尽管是一片断垣残壁,却没有阴冷的破败感,反而叫人幽幽怀古,无限诗意涌上心头。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村里建筑物的墙多半是用“硓咕石”砌成的,它其实就是一种珊瑚礁,黑白灰色的石头经过风雨的侵蚀,显出一種水墨画般的画意,墙脚下,偶尔一簇娇羞的天人菊,或是从门墙里窜出头来的仙人掌,还有小院里迎向阳光而绽放的向日葵…有着刚柔并济的和谐美感。
这原来应该是个大户人家
官闲仍暇日,乘兴共寻芳。久雨山蹊润,新晴花气香
春偏藏古寺,水渐满闲塘。忽有隐居者,留人看海棠
有了藤蔓的点缀,硓咕石墙柔和多了
在澎湖要看老建筑,那可绝不能错过最具代表性的“二崁聚落”。陈姓的二崁村位于跨海大桥对岸的西屿乡,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向导说:这里原是种植药草,从事药材生意的村落,算是澎湖当年的“豪宅区”,因此每间屋子都显得更加精美。
如画一般的景致
二崁聚落里,都是姓陈的人家
这里原是做药材生意的,现在还有卖薰香的店家
由于靠海生活的不易,澎湖人在精神上寄情于宗教,因此平均每一里就有两间庙宇,这也反映在他们的居住习惯上,大部份的宅舍也都还遵守传统禁忌,高度不超过村内唯一的庙宇“二兴宫”。这些大户人家的建築材料大多是当地产的玄武岩,冬暖夏凉,又可以防止强风和酷日的侵蝕。每户都是合院的空间格局,高高的墙,也是为了抵挡强劲的东北季风。
澎湖的民宅还有个特色,就是有个小楼梯,可以通到屋顶的平台,在那里可以晒食物,是个很实用的空间。
在二崁聚落,欣赏到朴拙的古风
“囍”字图案随处可见,不知道是否有特别典故
我发现澎湖的老厝特别喜欢用花窗,用砖或木材雕刻成美丽的图案。尤其是“双喜”的图案,几乎随处可见,让我好奇。向导告诉我们:这些花窗的窗棂也是有学问的:若是看到单数的窗棂,就知道那高墙里面是民宅,若是双数的窗棂,则是神鬼的居所,要小心不要误闯。
窗棂的数目都有特别的意思
石雕艺术的花园
炎夏里的清凉
色彩缤纷的薰香台
蚌壳里不是珍珠,却更加娇艳
令人驻足欣赏的一隅
红线帘般的藤蔓,好特殊!
二崁聚落里有几个非常有趣的小店,其中一个是“褒歌馆”。向导告诉我们:早期的澎湖,男人多半出海讨生活,留下家里的女人,孤独与无奈的万千情绪,都化成了一首首充满悲情的歌谣,流传了下来。在褒歌馆,可以看到一页页木板明信片,写着褒歌的歌词,在等待新主人,将它们寄给有情人。
一首首用方言写下的”褒歌“,有着澎湖女子的悲情
褒歌馆的外观,高墙挡住强风的侵袭
走进褒歌馆,听得到凄婉的褒歌声,句句打进游人心里
把写满情意的木制明信片,寄给心上那个人
还有出名的杏仁茶!二崁原是中药商群居之处,对于养生饮品当然特别讲究。这家杏仁茶,既细密,又香浓,口感清甜不腻。我则是被它店里精美的彩绘、雕花,还有老家具吸引得目不转睛。
好喝的杏仁茶,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
除了杏仁茶好喝,这里的装饰也特别精致好看
茶壶遥指“杏”花村
满地的天人菊,淡淡的田园之乐
来到这里,心情轻松,忍不住俏皮一下
羊群走过,更添田园乐趣
壮丽的大菓叶柱状玄武岩,是天然的石屏风
离开二崁聚落,车子沿着背山面海的滨海公路缓缓而行,这一天因为台风来袭的缘故,风中有着难得的清凉。一边眺望大海,一边顺着向导的手指,看到了一片
“大菓叶”柱状玄武岩。柱状玄武岩其实是指熔岩流爆发后遇到海水快速冷却,凝固成六角形的岩石,气势磅礴,如同一面屏风,非常壮丽!而除了大菓叶,澎湖和外岛还有哪些美丽的天然景观呢?……………………留待下回分解吧!
配乐:外婆的澎湖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