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周三的强势,周四大盘毫无悬念地创出的4371.51点的历史新高,两市成交量则略显放大。从单日的盘面表现来看,沪指以阴线十字星报收,且全天振幅尚不足70个点,显示出在当前点位,市场的分歧也在逐渐加大。那么未来的行情应如何演绎呢?
预测行情,最根本的在于对主流机构操作思路的把握和预判,而这种思路又恰恰是建立在对未来阶段内形势判断的基础上。从政策预期上看,当前阶段无疑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变数最小的时期,上周末刚刚加息和降低利息税,管理层基本没有了新的调控措施备用,短期内在可预见的利空几乎没有;而“5.30”提高印花税的类行政干预所背负的巨大压力,也使管理层再次出台行政干预的可能性也极小;而大规模地新股发行的时间也远在8月下旬,当前阶段的适度通胀也同样刺激着人们对于股票的购买欲望……等等如此可见,当前的环境对于发动行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再从技术上看,近五个交易日,沪综指升幅高达11.09%,板块轮动特征明显,强势逼空行情初显。而自5.30调整以来,跌幅巨大的题材股不在少数,前期低位的大幅缩量已经显示出此类个股明显的“跌不动”特质,而各项技术指标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修正后,都得到了明显的修复,形成一轮中级反弹行情的条件已经具备。在股指的走势方面,当前投资者可能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成交量,他们认为成交量在两千亿左右徘徊显得量能不足,将制约股指的上涨空间;二是7.23留下的近30个点的跳空缺口,缺口必补的经验让大家心存余悸。我对此的看法是,首先,从成交量的角度分析,目前阶段的成交水平也足以支持市场重新走强,而指望短期内出现成交的快速放大并不现实。成交变化是否合理是由行情的性质决定的,在市场普遍介定牛市的前提下,高位换手的成交筹码必然有极强的惜售心理,这就注定限制了反弹阶段的成交水平。同样以沪综指走势为例,2006年5、6月份,当时的大盘指数尚运行在1600点一线,而当时的沪市400亿的成交均量则直到当年年底才被刷新,而这时的股指已轻松站在2000点上方了。其次,我认为讨论7.23的跳空缺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尽管从历史经验来看,缺口必补,但当前阶段的行情发动是建立在政策真空期和技术上的完全超跌所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出现变数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当前跟着资金的动向参与市场是主要任务,我觉得短期内,在强势的市场环境下对回补缺口的担忧则显得完全没有必要。
既然强势的市场已经确立,如何把握板块及个股的投资机会就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了。本轮行情板块的轮动特征十分明显,从金融、地产,到钢铁、煤炭,再到次新、科技等等,用百花争艳来形容并不为过。但我却认为,如果“时间差”真正成为了当前行情的外部环境介定,那么“脉冲式”将成为本轮行情的主要特征,因此把握超跌题材股快速反弹的机会有望在本轮行情中获益最大。以联合化纤例,自7月16日反弹至今,升幅已高达86.6%,远高于万科A同期33.33%的涨幅。可以预见,随着行情的深化,随着核心蓝筹持股筹码的发散,越来越多的快马将会从超跌股中产生。在通过核心资产的报团取暖而躲过寒风之后,机构投资者们也会将目光重新转向那些曾被错杀的超跌潜力股,那些具备实质性重组及资产注入预期的超跌个股尤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