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采访张水山律师热点问题报道

第三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新京报》记者采访
ChatGPT能取代律师业务吗?对话十名律师:
法律服务需要人文精神丨说法
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ChatGPT上线短短两月已获1亿名月度活跃用户,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面向消费者应用。据报道,2023年1月,哥伦比亚一名法官在审理一宗保险公司和其一名被诊断有自闭症的儿童客户的理赔官司时,使用了ChatGPT的答案。
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律师业务带来怎样的影响?新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来自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十名不同执业年限的律师,律师们普遍认为,ChatGPT会对基础性的法律咨询业务构成冲击,但对诉讼、刑事辩护等复杂业务的影响程度有限;此外,在新技术冲击下,法律服务更应彰显人文关怀。
有律师认为,新技术可能会争夺年轻律师的基础法律劳动成果,使他们的竞争力降低。也有律师认为,新技术仅仅是手段的一种,年轻律师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技能。在律师培养方面,学校、律所等主体应更注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传帮带”仍不可或缺,在新技术潮流下,法律的专业性和人文精神更需要接力传承。
“‘传帮带’工作短板需要补上”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从业35年
律师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不断学习,并且把学到的新知识与法律服务当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及时帮助当下社会解决问题。所以,年轻律师需要向老律师学习,在刚入行阶段,不仅仅做装订案卷,准备开庭法律文件之类的简单劳动,而是要学老律师解决问题的经验、思路与立场,从而让自己获得成长,这种知识不是在网上刷视频、看文章能获得的,必须要实践练习。遗憾的是,这种“以老带新”的传统培养模式现在已经被淡化得差不多了。有些人只是应付制度的要求,在取得执业证前简单走完实习流程,一些老律师也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得“传帮带”工作做得不到位。
我认为ChatGPT等人工智能,仅仅是一种辅助律师工作的工具。相比于机器,律师提供的服务更有高专业性,律师要把自身融入到社会当中,对看到的社会现象予以观察、概括、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机器太依赖数据库,只能通过一些数据进行分析。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景是无法及时数据化的。而且相对于社会的变化,法条比较滞后、呆板,需要法律从业者及时提出意见、修订法律。
每个案件都有一个切入点,只有找到切入点,才能抓住案件核心。而要找准切入点进行突破,需要律师有一定的社会阅历。面对同样的案件,不同的法律工作者有不同的认识。律师要打赢一场官司,就需要从不同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甚至敢于改变原有的辩护思路。这种素质是机器不能代替的,也是书本上没法学到的。因此法律服务不仅机器无法替代,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也必不可少。
“法律业务背后是价值观”山东泰诚律师事务所李永恒从业26年......“律师培养需注重提升综合能力”北京法桓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鹏从业14年......“面向新律师的传承培养不可或缺”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钟兰安从业14年......“法律服务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京师律师事务所罗龙平从业11年......“人工智能没有法律资格涉足部分领域”河南泰豫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博从业10年......“新技术潮流中,更应该鼓励法律专业化”上海秦兵(北京)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刘馨远从业8年......“匠心服务难以被替代”京师律师事务所宋竟一从业6年......“律师成长阶段包含提升个人修养”河北凌翔律师事务所贾宗炎从业4年......
记者丨赵利新
编辑丨刘茜贤
后 记
律师执业领域像医院一样现在是越分越细,随着法律颁布的越来越多和法律条文越来越长,律师能服务的广度就越来越窄,律师办理案件的范围也随之越来越专业化,能在刑事、民商和行政三大诉讼领域都有重大改判案例并进行理论探索的律师会越来越少,为了记录我国法制发展长河中律师发展的这一特殊历程,促使我花十年心血写就了此书。
2014年8月我的刑事律师实务独著《法庭论剑—刑事辩护代理办案指南》59万6千字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十年磨一剑,2024年我的民商、行政、刑事三大诉讼领域实务独著《法庭论剑—疑难案件重大改判实务》顺利结稿。十年前,我有幸请了我们郑州大学法律系在刑法领域的三位杰出师兄和老师赵秉志教授、刘德法教授和赵永纯院长为我的《法庭论剑》作了序。十年后,我再次有幸请到了我们郑州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河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河南省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本案和研究生教授我我两年民法课的田土城老师为《法庭论剑》作了序(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郑大法律系八四级(1)班班主任沈开举老师为《法庭论剑》作了序(二);河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河南金博大律师事务所主任、民盟河南省委法工委主任、一级律师、河南律师系列高评委委员陆咏歌师兄为《法庭论剑》作了序(三)。在此,我对我最敬重的六位老师真诚地道声谢谢,谢谢老师们对学生的辛勤付出、谆谆教诲和热情鼓励。
谢谢为两本法庭论剑书出版给予很多帮助的领导、老师、同学、同事、同仁们,谢谢本书的策划、编辑老师,谢谢为我代理案件作出重大改判的法官们,谢谢为我代理案件、起草地方法规、代理公益诉讼给予报道的电视台记者和报社记者们,谢谢为我《法庭论剑》提供插图的书画家们,谢谢为《法庭论剑》多次予以校对的我们王城律师团队的郭春晓律师和郑花果律师。谢谢给予我本书帮助的所有人,也谢谢为我人生成长和律师执业提供帮助的所有人。
(微信电话:137076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