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素传》阅读训练
(2024-11-13 08:52:56)
标签:
美食素质备考 |
分类: 文言文阅读训练 |
《马怀素传》阅读训练
安徽淮南 陈晓云设计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袆(hu)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审讯),遣中使促迫,讽令(婉言劝使)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可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属:写作
B.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 拜:授官
C.遣中使促迫 遣:打发
D.擢拜中书舍人 擢:提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遂博览经史
B.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C.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D.遂与之俱出
3.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
1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2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
责
3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4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弹劾之
5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
6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
A.135
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家境贫困,但他白天砍柴割草,夜晚点燃苦读,终于博览群书,文章也写得特别好,在科举考试中连连告捷。
B.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诬陷崔贞慎等人,武则天让马怀素按律审讯,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等人免于处罚。
C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D.马怀素弹劾了依仗张易之的权势受贿的李迥秀,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官职。在担任主持官吏考核升降的官职时,他拒请托,不阿顺权贵。
5.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
译文:
2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译文:
【参考答案】
1.C(派遣)2.A(A终于,BCD均“于是”)3.D(356与“处事平恕”无直接联系)4.B(“按律”与原文不符,武则天旨在让马怀素判崔贞慎等为同谋罪。)5.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家里贫穷,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点燃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职务,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武则天)长安年间,御史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袆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很生气,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元忠是同谋犯,武则天命令马怀素审讯,派中使催促,婉言劝说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主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以亲朋故交的身份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岂不是在欺骗上天神明吗?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给我审讯,我怎么敢不严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于是释然,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收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的职务。马怀素处事公平宽仁,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被提升为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外戚放纵无忌,因私事互相嘱托走门路通关节公开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马怀素虽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的礼遇。
地址:安徽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手机:1315545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