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的“诘诎”应是“诘屈”

(2024-03-08 08:58:24)
标签:

素质

评析

较真

分类: 咬文嚼字

 

这里的“诘诎”应是“诘屈”

 

陈晓云

 

近读《语言文字周报》徐丽群的《“儿”:儿童想见不相识》一文,受益颇丰,尤其是长了古文字的一些知识。但美中不足的是引文用字的问题。下面提出向专家学者请教,并与徐先生商榷。

徐文的第二段中引文“孔曰子:在人下,故诘诎。’”殊不知,这里的诘诎应是诘屈。诚然,徐文是从《说文解字》引用的。愚以为引用必须忠于原文。且让我们查阅一下。

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孔子集语》卷五—汉·程国学)

古今名著中使用“诘屈”这个词形的屡见不鲜。语例如下:

 

1. ·錢易 《南部新書》庚:“ 含元殿側龍尾道 ,自平階至,凡詰屈七轉。”

2.·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中》:“樂府至詰屈者,《朱鷺》、《臨高臺》等篇。” 

3. ·方象瑛 《七盤關》詩:“ 氐中又復度七盤 ,詰屈紆迴勢相引。”

4.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裏事·茹韻香先生》:“詩集甚富,每一題,輒蔓衍百餘首,拖遝詰屈。” 

5.· 薛福成<</font>出使四國公牘>序》:“ 中西文法,截然不同,頗有詰屈聱牙之嫌。

6.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要之《商頌》五篇,事蹟分明,詞亦詰屈,與《尚書》近似。

7.秦牧《藝海拾貝·上味》:“但是閱讀那些什麼都好,文字偏偏詰屈聱牙的作品,卻很令人頭痛。"

以上名著中7例一律使用的是“诘屈”,都和上引《说文解字》里的相关句子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含诘屈的词语如下:诘屈聱牙诘屈磝碻诘屈謷牙謷牙诘屈聱牙诘屈等。而含有诘诎的词语却少之又少,在笔者的视野里,只有诘诎聱牙

当然,有的语文辞书注有“也写作‘诘诎’”。不过“诘诎”是“诘屈”的异形同义词,“诘屈”的使用频律远比‘诘诎’高。主体词,常见的还是“诘屈”,“诘诎”所见甚少。现行语文辞书,只有《汉语大词典》立有条目,而《辞源》《辞海》《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未列条目。

最后忠告各位,在你的大作中如果直接引用了古籍,不能有任何改动,即使一个字。

 

      陈晓云系联方式

现址: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电话: 13155455919

Q Q:  631377934

电邮:  631377934@qq.com

sutang790@163.com

sutang790@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